□李 旭
商城,这个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拥有70多万人口的大别山革命老区农业县,曾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地方,是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唱遍全国的发源地,也是当年顾准下乡并写下《商城日记》的地方。
15年前的1997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进入最后阶段,我当时所在工作的河南人民出版社,按照省直机关112个单位各派出一个工作队包村扶贫的统一部署,派出一个由两人组成的扶贫工作队前往豫东南距离省城约500公里的信阳市商城县观庙乡邬庙村。因为我稍年长一点的缘故,被单位任命为“队长”,就像小时候在豫东杞县农村老家时生产队也要有一个自己的队长一样。所谓队长,本质上是要带头干活。让我自己当初也没有想到的是,本来是扶贫一年即可返城的工作,一干就是四年。
回想那4年的驻村生活,我最大的收获是思想上的一点长进,从一个书生和一名编辑,到一个乡村干部、一名“硕士常务副村长”,自己在冰与火的第一线受到了直面贫困的教育,得到了吃苦意志的磨炼。在思想认识上,由初到乡村时的审美,到中期深入的审视,再到最后的审思,人变得理智了、务实了,从书生理想回到社会现实,从理想主义的半空回到现实主义的泥土。与其说,我是被组织派去改变一个村庄,不如说,是一个村庄改变了一个省直机关干部的思想:农村工作是天底下最最务实的工作,几个村干部天天要面对3000多口人的生产生活,绝不像是坐在省城的编辑部里改稿子那样轻松。驻村的几年,山坳里夏日炎热,像个小火盆,村部一楼的电扇呼呼扇出的全是热风,我常常跑到附近的水塘和水牛们一起泡澡避暑。有时晚上从乡里骑车回村或从两三里外的村民小组返回村部,要划上半盒子火柴照明。一顶草帽,一辆自行车,一个装着相机、水杯和日记本的挎包,就是我日常出行最具代表性的行头。
因为活得真实而家常,几年下来在乡里、村里、户上,结交了一批真心朋友。
我第一个结识的朋友,竟然是“不打不成交”认识的。那是刚到乡村,当我看到村里的农户要挑担子走上四五公里的山路到乡里交公粮,我便去找乡粮管所,碰巧所长不在,我便写个便字给当时的所长潘焕林同志,建议在“我们”村设个点,派车来统一收粮。很快建议得到了采纳,我和潘所长最后还成了朋友。后来潘所长调到本县另一个叫鄢岗镇的粮管所当所长,他们加工的大米要注册商标,让我给起个名字,我根据万亩水田春日一片绿的生态情景,取了个“千叶春”的名字,在网上查重之后,尚无人注册,便约请出版社的美术编辑义务帮忙设计标志,到省工商局备案注册。如今,“千叶春”已成为商城县粮油企业的一块金字招牌。
同是由于扶贫的缘故,县扶贫办的柳学全主任代表县扶贫办也帮扶我所在的那一个村。我们曾是在一个战壕里打过仗的战友了,后来他做了县财政局局长,我也从河南人民出版社调到了上海大学出版社。一次他忽然打电话给我,说他们财政局在汤泉池的宾馆要扩建,要我给想一个名字,我根据和谐社会的社会财富应该和谐、做服务行业又要和气生财的立意,为之取名“财和”,得到了采纳。就在两三个月前,我去年调入的安徽出版集团的党委书记、总裁王亚非一行在我的陪同下到商城考察,住的就是这“财和宾馆”。第二天,我们去登黄柏山,见多识广、微博拥有160多万个粉丝的总裁看到黄柏山半山腰的一所希望小学,还有迟浩田将军的题字,他当即发了微博,说这里是大别山海拔最高的希望小学,可以和前不久他去台湾看到的一所海拔最高的小学结对子,两岸开展友好关系可从娃娃们身上做起。他向一道陪同的县文联主席表示,如果县里想做这件事,他可以在北京帮助牵线搭桥。
上次回去,又碰到了原来在观庙乡当乡长、现在是商城县国土资源局局长的卫东亚老友。我们对读书有着共同的嗜好,当时他经常到村里来看我。这次他又热情地陪同了我们,还邀请我们参观他们开发的安居工程和投资上千万元的县城公园。公园中有座刚建成的桥,还没来得及取名字,他请我帮取个名,回安徽几天后,我短信发给他,建议就叫“红桥”吧。立意是以此名字纪念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商城先烈们,并建议一定要请到一位老红军来题写桥名,也达成了共识。
15年转瞬即逝,如今的这个小山村,多数农家靠常年外出打工建起了两三层的小楼房,还装上了空调。观庙,这个曾被《人民日报》报道过的全国闻名的“状元乡”,每年有100多人考上大学,全国各地有上千名大学毕业生工作在各行各业。
如今,商城县观庙乡的老朋友们,正在联系安徽亳州这个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市场,要一起向荒山要效益,成片开发葛根等中药材。村里的老乡已不止一次地说:“‘李编辑’(这是15年前他们对我的称呼,至今也没变),咱们村里六七个山头的1000多亩山地,还等着你来帮助我们开发啊。”
是啊,老乡们仍记念着我这个“李编辑”,我又何尝不牵挂着商城的一草一木呢!毕竟,在我人生最青春的四年,我与这片曾在战争年代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土地结下了刻骨铭心的友谊。春天铺天盖地的稻田绿毯、五月间山坡上开满的映山红、农户家窗前屋后的栀子花香、大石桥水库的小木船、乡政府边上桥头的修车铺,等等,依稀就在眼前。带回省城郑州、带到大都会上海、又带到安徽合肥的那100本“商城日记”,更成了随身携带的宝贝。商城,观庙,邬庙,一个曾经贫困过的老区,如今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每年我都会带家人一起来商城一两趟甚至更多,这里成了我们假日最喜欢来的地方。每次到来,我都会到村里去看看,住上一个晚上,和老友们喝点小酒,叙叙家常,扯扯发展,看看学校,爬爬山岗。4年啊,我无数次步量过的这田间小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