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 颖)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创先争优活动总结交流会议上,省委副书记邓凯在讲话中指出:信阳市在外建党组织和外出务工党员中开展“四强、五带头”活动,“为驻地作贡献、为家乡添光彩、为自身增活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近年来,为积极推进外建党组织和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参与创先争优活动,我市深入调研,在外出务工经商党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426个,把87.8%以上的流动党员纳入了组织管理,扎实开展争创“四强、五带头”活动,成效卓然。
筑强了“流动堡垒”。我市通过开展争创活动,外建党组织为党员排忧解难、为驻地发展出力,彰显了堡垒作用。光山县马畈镇驻北京市魏兴公司西村收购市场党支部主动与海淀区清河党工委联系,接受管理,清河区党工委将务工党员登记造册一并发到网上实行统一管理。党支部带领务工党员资助当地孤寡老人,捐资助学,塑造了光山县流动党员的良好形象。
树立了良好形象。党员们确定争创目标,公开承诺,处处争先进,事事树形象。商城县驻上海党总支结合党员的工作特点和行业性质,制订“四强、五带头”评估细则。潢川县魏岗乡驻北京宣武区党支部积极开展同务工地党委的“联创和共建”活动,加强驻地党组织开展的“流动党员示范岗”等挂牌上岗活动,该支部已有3名党员的商店挂上匾牌,受到当地市场管理人员的好评,树立了河南党员的良好形象。
实现了农民工增收。我市外建党组织经常深入到周边用工单位了解岗位需求情况,及时为老乡提供用工信息;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务工人员的技能,增进农民工增收致富的本领;与当地党组织、劳动仲裁、工会等部门联系,为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提供帮助。(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