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水石

著名作家莫言日前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这一消息迅速占据各大媒体的头版。莫言本人日前接受央视采访,在被董倩追问“你幸福吗”时,莫言干脆地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么?”莫言接着又说:“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吧。刚得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

幸福,成了近段时间的一个焦点话题。从记者问农民工“您幸福吗”,农民工回答“我姓曾”,直到莫言的“我不知道”,注定要让“幸福”话题在持续发酵中再度升温。幸福,原本是一个很单纯的心理状态,但是为什么在当今社会却这么难以回答,谈及这个词语的时候,有人甚至以冷笑避之,就连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也以“我不知道”作答,这不禁发人深省,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心中的那份幸福感?

我们从莫言对幸福的“无言”中,听出了茫然,听到落寞,因为就在得知莫言将获得750万元的奖金后,新华社记者曾问其打算用这笔奖金做什么,莫言当时回答:“我准备在北京买套房子,大房子,后来有人提醒我说也买不了多大的房子,5万多一平方米,750万的奖金也就是120多平方米。”连名人都对当前的房价发愁,莫言的幸福从何而来?

从孟子“居者有其屋”的理想,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疾呼,居住问题不仅是传统社会人们的生存梦想,也是一项关乎权利与福祉的民生工程。在一套“大房子”的梦想都成为一种奢求时,莫言当然不知道自己的幸福在哪里了。

莫言尚且对幸福无言,我等普通人的幸福又该从那里寻找呢?笔者以为,幸福没有标准答案,也很难用具体的指标加以衡量,它更多时候只是人们内心的一种主观感受。但幸福并非是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东西,我很认同电影《求求你,表扬我》中的一段台词对“幸福”二字的诠释:幸福就是你饿了,别人手里拿着一个肉包子,而你没有,他就比你幸福;幸福就是你渴了,别人手里有一杯水,而你没有,他就比你幸福……

与莫言相比,我有一个作家的梦想,而莫言却是一个获了诺奖的知名作家,那么,莫言就比我幸福。但莫言与别人相比,随便一个暴发户、一个明星,或者一个贪官,就可以在北京拥有一套豪华的别墅,莫言奋斗了一辈子,盛名之下,却很难在北京买到一套大房子,那么,莫言对幸福“无言”,就不难理解了。

值得庆幸的是,“您幸福吗”正在引起社会公众和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一些地方也把幸福指数纳入到地方领导班子的考核体系当中,这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彰显了党和政府的民生情怀。而接下来需要我们考虑的,就是幸福感究竟包括什么、如何解决,最为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应该明白,解决幸福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