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司宣

机关作风建设事关政府部门形象,关系机关单位的办事效率和为民服务质量。今年以来,市司法局立足部门职能,着力在严思想重实干、建平台重服务、抓素质重履职、盯弱项重治理等方面入手,通过加大治庸问责力度,向庸懒散软等机关痼疾勇敢“亮剑”,引导全体干警树立敢抓敢管、敢于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踏踏实实、求真务实的工作理念,进一步振奋了精神、转变了作风、提高了效能,促进了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的执行力、创造力、战斗力。

力求在思想上转变作风

机关工作最大的问题是思想上不思进取,行为上庸、懒、散、软,市司法局党组树立勇立潮头、争创一流的目标,引领和带动全体人员奋发进取、积极作为。

树创先争优理念。市司法局注重领导带头,始终保持和发扬抬高标杆、自加压力的精神状态,比学赶超、勇争一流的工作姿态,坚持做到制定目标计划以争一流为目标,检查指导工作以创一流为标尺,较好地把“争一流、比先进”的理念融入到系统上下的理想目标、实际行动、工作方法之中。

在连续两年被省司法厅表彰为完成责任目标先进单位、跨入全省第一方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力争连续三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实现三连冠,勇摘“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优秀司法局”桂冠的目标,以此统一全体干警的思想,激发全体工作人员的创先意识与争优热情,积极作为,持续求进。

兴调查研究之风。为防止和克服抓工作时随意性大、照搬照抄等现象,切实体现工作指导到一线、研究探索更要到一线的思想,市司法局着力在研究部署工作前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推进工作。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该局党组书记、局长雷丽萍带头下基层,每位领导至少牵头负责一个县区司法局(局属单位)的调研工作,该局党组成员深入各联系点,指导工作开展,帮助解决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困难,分别写出调研材料,在局长办公会议上集中进行调研情况汇报,通过认真梳理,进一步明确工作的主攻方向,带动和促进全市司法行政事业的快速发展。

立真抓实干规章。市司法局在自加压力、统一思想的基础上,从建规章立制度抓起,使各项工作干有方向、做有标准。专门制定了完成年度目标的具体方案,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制定和完善了会议、接待、考勤等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局机关考勤打卡管理工作的规定》、《公务接待限额管理规定》、《公车治理办法及处理意见》、《违反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处理意见》、《机关工作人员文明守则》等规章制度,强化督促与检查,加大对违纪干警的处理力度,对1名科级干部给予警告处分,对1个单位和2名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在机关大力营造“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规范工作”的浓厚氛围。

积极在行动上转变作风

能否诚心实意面向基层、服务群众,这是衡量机关作风的标准之一。市司法局注重在服务上做文章,在质量上下工夫,面向群众,搭建平台,打造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品牌,力求在具体工作中展示司法行政机关的良好形象。

打造服务群众平台。为了给广大群众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市司法局不断加强基层设施建设,按照“六个一”标准,对各县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全市有80个司法所达到市级规范,1个司法所被命名为全省20佳司法所,12个司法所成为省级规范化司法所。积极推进规范化法律援助中心建设,全市设立法律援助受理点和联络点308个,规范化法律援助接待室和值班律师办公室建设率达到100%。开展“人民调解春风化雨”活动和“人民调解能手”评选活动,组建市、县两级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医患纠纷调解率和调成率均达到100%。

建立服务群众机制。市司法局注重从抓机制入手,着力使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组织实施了“三项工程”,即优化法律服务体系的“便民工程”,提升法律援助质量的“惠民工程”,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的“为民工程”。在坚持应援尽援的基础上,调整放宽援助条件,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能享受到免费的诉讼服务;不断强化公证、司法鉴定机构、队伍和设施,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对老年人、残疾人等当事人实行预约服务或上门服务,对涉及残疾人、外出(来)务工人员、下岗职工的公证和司法鉴定事项,一律按不低于法定标准20%幅度减收费用。组织基层干警进村入户开展“大走访”活动,听民情问民意,解难事办实事,走访群众100余万户,解决问题2万多,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基层群众的好评。

拓展服务群众触角。力求将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得更深、更广、更宽是市司法局转变机关作风的又一特点。该局先后组建了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和普法讲师团,采取多种形式为民服务。组织法制文艺汇演和“法律早市”、“法律夜市”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接受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与法律服务;定期对办结的法律援助案件组织回访;探索建立了律师联系点制度,组织全市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深入到各自的乡村和社区联系点开展法律服务“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就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面对面提供及时便捷的法律服务;设立“12348”在线咨询平台,安排专人帮助解答各类法律问题;深入开展律师进企业“大联谊大走访”活动,为全市千余家企业免费提供“法律体检”,较好地拓宽了服务群众范围,增加了受益面。

着力在履职上转变作风

转变机关作风关键是人,核心是履职尽责。因此,提升素质、发挥职能、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市司法局抓机关作风转变的又一着力点。

建立“比评”机制,提升队伍素质。素质提升是树队伍形象、提升服务能力的前提,为进一步提高司法行政干警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工作的执行力和创造力,市司法局在局机关开展了以比学习、比工作、比形象为主要内容、以“比一比、评一评”活动为主要载体的能力型机关建设。按照抓队伍促工作、抓机关带系统的要求,比学习,评谁的学习效果好;比工作,评谁的工作成效大;比形象,评谁的形象评价高。通过明查暗访等方式,不定期对机关科室和基层单位工作作风、工作效能进行督促、检查、考核,先后对3名工作绩效差的单位和个人通报批评,形成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氛围,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干事创业环境。

敢于较真碰硬,提升工作质量。敢于较真碰硬,是推进工作、提升质量的有效方法。市司法局注重防止和克服抓工作做“老好人”、讲“忽悠”等不良风气,积极营造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作风。局党组书记、局长雷丽萍连续在《信阳日报》刊登《也谈多“栽花”少“栽刺”》、《谈“干”说“看”》、《“宽”与“严”刍议》、《请君多些“正思维”》、《“尚俭戒奢”当自觉》等系列政论文章,告诫系统上下铲除“老好人”主义、奢侈浪费、只说不干等歪风邪气存在的土壤,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总结工作必讲问题,坚决杜绝不讲原则讲圆滑,不讲正气讲和气的现象,规范和提升了各项工作。

注重围绕大局,提升履职能力。司法行政工作必须始终围绕中心、紧贴中心,服务大局、融入大局,这是市司法局始终遵循的行为准则与努力方向。为优化我市法治环境和依法治市进程,该局积极构建“大调解”格局,不断探索和拓展调解工作的领域与途径;扎实推进社区矫正试点与安置帮教工作,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组织律师积极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接待,为各级党委、政府当好法律顾问;组织开展各类普法教育活动,不断培育和提升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截至目前,排查化解涉及民生的医疗纠纷、交通事故、征地拆迁等矛盾纠纷近2万起,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千余件,免费开展外出(来)务工人员法制培训40余场(次),免费发放法制宣传资料40000份,以实际行动为中原经济区和平安信阳、和谐信阳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