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会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每天做好事。浦东潍坊七村87岁的孤老陈琦就做到了日行一善每天存3元钱,积累下来后捐给生活困难的人们,被亲切地称为“爱心爷爷”。近日,陈琦又来到居委会,向帮困基金捐款3300元,这是他1100天积攒的爱心。

人之初,性本善。年近九旬的孤老陈琦尚且可以“日行一善”,其他的人就更没有理由拒绝善举。比如,干净的马路上有一个扎眼的塑料袋,你拾起它扔进垃圾箱就是善举;小区里的小孩子玩耍时不慎跌倒了,你扶起他也是善举;下雨时为与你同路的陌生人撑一下伞,在别人遭遇灾难后第一时间伸出捐助之手……这都是善举。

积小善成大德,汇小善为大仁。让“日行一善”成为全民共识,就要求全体公民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行中,常怀感恩之心,常动悲悯之情,常予成人之美,常予成人之美,知善、行善、扬善、乐善,不断弘扬“善”的精神,升华“善”的力量。让行善成为一种理念、一种习惯、一种风气。

“日行一善”当常怀感恩之心。常怀感恩之心,内心自然平和。因为感恩,才会感激,才会明白没有任何人该为我们付出、负责,无论亲人、朋友、同事。任何人给予我们的,我们都应该真心地感谢。因为感恩,在善待自己的同时,也会善待他人、善待一切。

“日行一善”当常动悲悯之情。郭明义曾说:“我每做一件好事,都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现实中,我也动摇过,是因为没有能力去做一些事情,也曾灰心丧气,但是后来一想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感受到我们身边人的痛苦;重要的是,我能做一点就做一点。”悲悯之情是源于同情、高于同情的一种博大的情怀。常怀悲悯之情、同情之心,可以使人们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中,精神得到净化,灵魂得到升华。

“日行一善”当常予成人之美。行善出于本心,自然而然,不需要前思后想、考虑再三。就像邻人失火,我们第一反应就是马上救火;又像路人问路,我们会很自然地指引方向。成人之美,可以是对父母亲朋无微不至的照顾;可以是帮助同事做好一项工作;可以是对失败者的一句鼓励;可以是对落魄者的一个微笑。

我们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从每一个小善做起,日行一善,让小善成为照亮社会温暖人心的一抹阳光,就一定能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功为大功、积小成为大成,把我们的社会建设得更加和谐、富裕、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