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虞 静 钱洪波 冯德平)眼下正是油茶丰收的季节,新县周河乡柳铺村村民徐吉朝正忙得不可开交,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他家有100亩油茶园,今年可产茶油600斤,按市价最低价26元/斤,今秋可收入15600元。油茶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此前的8月份,投资5亿元的河南绿达山茶油加工及油脂储备项目也在新县破土动工了,这一项目的成功落地标志着新县生态经济已成为富民强县的又一亮点。

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林木覆盖率达76.7%,是一个以农为主的林业大县。近年来,该县转变发展观念,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坚持生态立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环境资源和经济效益双赢。

新县主要负责同志说,重在持续、重在为民、重在统筹、重在发展是我们做事的根本,坚持“两不三新、”三化协调发展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是我们多年一贯的主旨。

万亩银杏基地、万亩杉木基地、万亩油茶基地、万亩茶叶基地、百里板栗长廊等在该县汇成了绿的世界、绿的海洋;全县种植板栗41万亩,油茶18.6万亩,茶叶26.3万亩,银杏3万亩,林木蓄积量达191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16亿元,林果业占农民纯收入的1/3强,该县因此先后获得了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等殊荣。目前,该县的淮南猪和大别山银杏及其制品通过了国家原产地认证,新林玉露蒸青茶、安太山野菜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证。

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该县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工业,他们抬高“环评门槛”,严禁高能耗、高排放、重污染项目进入本地。羚锐工业园、康畈工业园、九龙岭工业园形成洼地效应。将军红红茶、新林茶业等百家资源加工型生态工业如雨后春笋,初步形成了具有新县特色的生态工业体系。生态工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今年上半年,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128713万元。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绿色产业已成为新县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今年上半年,新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826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3852万元,连续实现两位数增长,农民人均收入达2690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已跃居全省第3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