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锐
从办养殖场、饲料加工厂到转行自办敬老院、残疾人托养中心,一位平凡的中年女性,身残志不残,用自己的努力为老年人和残疾人送去温暖的阳光。
说起王翠莲,知道她的人都说她是一个乐于做好事的人。10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信运公路马鞍山段的信阳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在托养中心,只见中心楼房早已装修一新,院子宽敞整洁,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许多老人正悠闲地聊着天。见记者采访,来自江苏的张奶奶对记者说:“这里的空气好,生活也很开心,特别是我们的院长,对我们照顾得真是细致入微,我们在这里啊,就像住在家里一样。”正说着,记者看到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年妇女,正一瘸一拐地走了过来。看到记者的表情,张奶奶笑着说,这就是院长。见到王翠莲本人时,着实让记者大吃一惊,想不到创办人王翠莲也是一位残疾人。
说起为何要办残疾人托养中心时,王翠莲告诉记者,因为是残疾人,她曾一度自暴自弃,但街坊邻居及街道居委会的奶奶爷爷,并没有嫌弃她这个残疾人,他们不仅对她关心照顾,而且还为她找到一份工作。说起人生经历,王翠莲告诉记者,为了不给政府和社会增加负担,从2002年起,她就想着办一个自己的工厂。于是,在政府和朋友的支持下,她投资办了一家养殖场和饲料加工厂。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政府的帮助,她的经营曾一度红火,也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资金。大家的帮助让她感到作为一位残疾人,也要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谈起今后发展,王翠莲说,目前,我国有76.9%的农村未就业残疾人仍然靠家庭供养。所以,办好残疾人托养事业,不仅对国家,而且对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今后,她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努力,把残疾人事业做大、做强,用爱心和奉献为残疾人撑起一片亮丽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