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玉

前不久,我参加了陕西师范大学骨干教师培训学习,零距离感受了名校风采;领略了师生昂扬奋进的活力;亲临了一种自由宽松而又井然有序的课堂氛围。可以说,这是一次终身难忘的学习机会,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在陕西师范大学学习期间,我深刻领会了他们的勤奋、务实、高效、创新。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创新就意味着打破传统平衡,建立新的平衡。创新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我们的课堂上不应该只有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了,教师不再是课本的讲解者、灌输者,而是与学生一起构建新课程学习,新知识探索的合作者。

现在的孩子,大多性格急躁、浮躁、暴躁。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我一贯有这样的作风:让急躁、浮躁、弱势孩子坐在前排或教室的最佳位置,我不提倡按分数的高低来排列座位,更不提倡把这些弱势孩子放在教室最后面的旮旯里。我还合理安排了弱势孩子的同桌,让他们在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在性格上互补。我经常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明白他们每一个都是被老师关注的对象,让他们感受到没有所谓的优生和差生。让孩子们觉得老师在关爱他们、老师在期待他们、老师在鼓励他们,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大爱无言,行者无疆。作为一名班主任,讲台就是我的阵地,学生就是我的事业,我不能拓展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老师们也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些家长对你说:“麻烦老师说说我的孩子,他最听您的了。”还经常听一些孩子这样说:“我老师说了,怎么着,怎么着。”言外之意,老师的话就是至理名言。“三分言传,七分身教。”比如,每天走进教室看到地上纸屑随手捡起,请学生帮忙后说声“谢谢”等等。尽力用老师的高大形象来影响学生,很多学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落实到行动中。每次月考,除了反思学习外,我都留有一定的篇幅让学生写心情录,鼓励他们把各种心情宣泄在纸上,然后把典型的、精彩的心情录汇总起来发给学生,让学生共勉和借鉴,并做好心理调整。所以,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好。暑期收到短信,接到电话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希望下学期您还教我!

12年的教坛生涯,12年的班主任工作,我用爱播撒着一粒粒生命的种子,用情谱写着一曲曲教育的赞歌,用心点燃着一个个崭新的希望,用实际行动实践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伟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