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委书记郭瑞民陪同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深入罗山县国家粮食储备库调研指导工作。信 粮 摄 |
![]() |
市长乔新江、市政府副市长曹新生等陪同国家、省粮食部门负责同志深入潢川县仁和粮油购销公司调研指导工作。 信 粮 摄 |
□本报记者 常 征
今天是第三十二个“世界粮食日”,也是我国开展的“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如何节约粮食,把粮食产业做大做强,增强居民口粮供应保障能力,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则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此前,国家粮食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信阳市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市政府第六十七次常务会议就主食产业化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市长乔新江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工程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进行了部署。作为牵头部门的市粮食局,把落实好市《政府工作报告》作为第一要务。就我市当前如何积极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把其做大、做强、做精、做专,确保居民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市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林军昨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当前,许多读者对主食产业化的概念还不是很明晰,该怎么理解主食产业化?当前为什么要推进主食产业化?
李林军:简单地说,主食就是口粮,就是米、面制品,就是居民的一日三餐。主食产业化,就是将城乡居民一日三餐消费的主食,按照现代化的设备、工艺进行生产、销售。具体说,就是按照“产品标准化、生产机械化、工艺科技化、操作规范化、准入制度化”的要求,对技术、装备、资金、品牌、营销等先进要素进行组合升级,发展现代化的主食产业,打造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以满足广大消费者不断提高的生活需要,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当前,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的重大举措。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舆论关注的焦点和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目前,我市近1700家主食生产供应网点,相当部分都是家庭式手工作坊,生产环境差、标准低下;极少数供应点证照不全、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卫生状况差的问题十分突出,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因此,迫切需要利用技术、装备、资金、品牌、营销等先进要素对传统主食产业进行升级,发展现代化的主食产业,以满足广大消费者不断提高的生活需要,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二是实现由产粮大市向粮食经济强市跨越的重要部署。信阳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每年向市外调出粮食70亿斤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长期以来,我市主要沿袭农民种粮、企业收原粮、卖原粮的粗放发展模式,处于粮食产业链的低端,粮食生产贡献大、粮食经济收益低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我市的粮食资源优势,尽快实现由产粮大市向粮食经济强市的跨越,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实施主食产业化工程,正是实现这一跨越的重要举措,据专家测算,如果我市把70亿斤原粮全部加工为主食,大约将新增产值500亿元,同时能安排50万人就业。所以,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工程建设,能够有效提升我市粮食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粮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三是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重要举措。主食产业化要从源头抓起,向前是农业,是订单农业、优质优价,可推动第一产业发展;中间是粮食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做大做强,可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向后是商业服务业,是超市、专卖店等,可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因此,主食产业化工和粮油深加工关联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是联系城乡、联结三农、沟通三产的桥梁与纽带,对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是粮食部门的重要职责。确保人民主食安全是粮食部门的重要职责。日前,国家粮食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共同研究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主食产业化增强口粮供应保障能力的指导意见》(国粮展〔2012〕164号),把河南省作为全国主食产业化试点,并于5月30日在河南省召开了全国粮油加工业暨主食产业化工作现场会。省政府豫政【2012】33号文件《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精深加工的指导意见》和豫政办【2012】70号文件《2012~2020年河南省主食产业化发展规划》,提出了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精深加工的发展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由省粮食局牵头,省里每年将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发展,并在税收、土地、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把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工作列入了目标管理。市政府为此召开了专题会议,出台了信政【2012】19号文件《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我市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明确由市粮食局牵头。因此,抓好主食产业化和粮油精深加工,是上级的要求、市场的需要、人民的期盼,也是我市粮食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记者:我市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工程,具体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林军:推进主食产业化,我市的优势很明显。一是粮食资源丰富。信阳市是全国19个粮食产量超百亿斤的省辖市之一,相当于京津沪和海南省粮食产量之和,是河南省第一、全国第二稻谷主产市,同时又是全国八大糯稻主产区中3个品质最好的产区之一。信阳市还是全国4个、河南省唯一的弱筋小麦产区。丰富、优质的粮食资源为主食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原料基础。二是消费空间巨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安全意识的增强,家庭生活社会化是一种趋势,必将促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业的发展。我市有800多万人口,到2015年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6%。同时我市又位于三省交界处,市内和周边市场需求巨大,主食产业化发展前景看好。三是区位优势明显。主食产品由于其自身特点对于运输的及时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信阳是全国44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京广、京九、宁西铁路,京港澳、大广、沪陕高速公路,106、107、312国道在信阳境内形成多个十字交叉,便利的交通,为我市主食产品外销提供可靠的保证。四是具备一定基础。近年来,我市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迅速,主食产业发展具有一定基础。粮油加工转化企业的蓬勃发展,为推动我市主食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全市粮食行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8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市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家,商城山信、潢川黄国粮贸、淮滨金豫南等一批龙头企业在全省、全国都具有影响力。
记者:我市发展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的目标和重点是什么?
李林军:根据市政府信政[2012]19号文件精神,我市发展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的目标分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到2015年,全市工厂化主食年加工能力、实际产量和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48万吨、100万吨和120亿元;建设形成3个年产值不少于10亿元的主食产业集群;主食产业化率由目前的10%提高到30%;以主食加工为主的粮油加工业总产值争取实现180亿元。第二阶段是到2020年,全市工厂化主食年加工能力、实际产量和工业总产值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全市年产值不少于10亿元的主食产业集群争取达到8个以上;主食产业化率提高到65%以上;以主食加工为主的粮油加工业总产值达360亿元以上。发展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优先发展主食加工业;二是着力推进粮油深加工和副产品循环利用;三是突出抓好粮油产业集聚区建设。
记者:我市将如何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工程?
李林军:关于这一点,市政府信政【2012】19号文件中讲得很明确,主要是以下9个方面:一是做大做强主食加工龙头企业。每个县区扶持1家至2家知名企业,市里择优扶持5家至7家知名粮油加工企业,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在命名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时,增设主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二是大力发展以主食为重点的粮油深加工。立足我市粮油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以大米、糯米、面粉为原料的精深加工、副产品的再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经济效益。三是积极推进主食产业集群和粮油加工园区建设。重点扶持以粮油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的集聚区建设,使之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支持其他产业集聚区中的主食产业和粮油加工业发展,努力实现集聚区项目集中、资源集约、功能完善,使其成为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四是加快粮食品种结构调整步伐。按照主食消费需要,积极研发、培育和种植与之相对应的稻谷、小麦、杂粮新品种,实现“以粮食生产决定加工,以粮食加工决定市场消费”到“市场引导加工,加工引导生产”的转变,促进粮食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五是搞好优质原粮基地发展。鼓励粮食加工企业走“公司+中介+基地+农户”的道路,建立优质粮源基地。结合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着力培育推广优质弱筋专用小麦、优质糯稻、优质杂交水稻种植基地及“籼改粳”工作。六是加强自主粮油产品名品牌的创立与保护。建立企业争创品牌的激励机制,对符合条件的重点龙头企业和优质产品,给予表彰和奖励。择优扶持和培育3个至5个国家级知名品牌,不断提高我市粮油品牌的知名度。七是建立健全粮油食品监管与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粮食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落实粮油质量监管机构、人员、编制及工作经费。以粮食行业的质量检测检验体系为依托,整合企业、有关部门及粮食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食品质检和科研资源,在全市形成高效、统一、协调的粮油食品监管、服务网络。八是加快建设现代销售网络和物流配送体系。立足我市交通区位优势,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立辐射全国的物流网络,把我市主食产品、粮油深加工产品直接配送至全国各地,使我市特色优势产品唱响全国。积极开展“放心粮油”、“放心主食”示范企业和示范经营店活动,建设一批主食便民连锁店,保障城乡居民主食和粮油产品的稳定供应。九是加快粮食产业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步伐。充分发挥我市的特色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瞄准国内外500强企业,通过内引外联,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加快壮大我市粮食产业的规模和实力。
记者:我市将采取哪些扶持政策来支持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发展?
李林军:市政府信政【2012】19号文件提出了5条扶持政策: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信阳市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二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建立主食产业化及粮油深加工融资担保机制,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对龙头企业的担保服务。筛选一批符合产业政策、产品竞争力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增长潜力的粮油深加工和主食产业化企业,进入全市重点上市后备资源库,优先培育和支持企业上市。四是提供土地优惠政策。对于主食产业化、粮油深加工及粮食仓储物流园区项目建设所需的土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优先予以审查、报批,其征(占)用土地各项费用按下限标准收取。五是加大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扶持力度。对企业围绕主食产业化项目研发给予重点支持,优先安排项目课题和专项资金;对粮油加工、主食生产等企业经申报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一定奖励;加强粮油加工特别是主食生产方面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支持相关企业积极申报省科技创新团队和科技创新人才等。各县区也将参照市里做法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
记者:今年是推进主食产业化的起步之年,我市将如何推进此项工作?
李林军:为了确保主食产业化工程开好局、起好步,今年着重抓好4个方面:一是出台贯彻落实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的实施意见,制定全市发展规划。二是成立组织机构,并把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工程纳入目标管理体系,进行考核和奖惩。三是抓好试点。每个县区选择1个至2个企业进行试点,市里在各县区试点的基础上,择优选择1个至2个项目进行试点,通过试点,总结经验,为明年全面铺开奠定良好的基础。四是搞好宣传,营造全市主食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记者:作为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工程的牵头部门,市粮食局将怎样抓好落实?
李林军:我局将按照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职责分工。一是抓好管理。切实履行好行业管理职责,搞好规划,科学布局,制定措施,强化落实,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精深加工健康、有序、科学发展。二是搞好服务。积极服务、指导各县区和以粮油深加工为依托的各产业集聚区的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发展,并抓好相关目标的监控和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加大对企业的指导力度,及时了解和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帮助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三是落实好政策。国家、省出台了支持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的许多扶持政策,在项目、资金上给予支持,每年都将拿出专项资金,今年省里拿出了一亿多元。我局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做好项目的筛选、上报和资金的争取工作,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全市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四是当好参谋。搞好调研,掌握进度,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为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当好参谋。五是搞好配合。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共同履行好职能,确保全市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值此第三十二个“世界粮食日”之际,我谨代表市粮食局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粮食工作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将尽职尽责、全力以赴抓好落实,为推动粮食产业发展,为魅力信阳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感言】
开展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是市委、市政府为实现由产粮大市向粮食经济强市跨越的重要决策,更是一项惠及民生的民心工程。我们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粮食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工程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也一定会为魅力信阳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