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 刘菊花)他说自己“不算是夜猫子”,却常常连续几天夜里睡不着觉,为了攻克一个信息安全的解决方案绞尽脑汁。

他也“不是工作狂”,却常常和同事们一起在实验室熬到夜里10点,直到清楼熄灯的时候被赶回家。

他就是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44岁的信息通信安全领域首席专家吴江,一个来自生产科研第一线的党的十八大代表,一个真诚地希望自己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出把力的杰出科学家。

由于信息安全项目的急迫性和重要性,用户提出的产品交付时间节点一旦定下,往往就不可能再延迟。不管有多大困难,必须拿出成熟、可靠的产品,交付、安装、运行。于是,加班、熬夜成了吴江和他手下近100名科研人员的常态。

吴江曾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名单,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这其中,他最中意的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高性能虚拟专用网安全设备的研发。

高性能虚拟专用网安全设备是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重要设备,2005年国内很多重要用户都在等米下锅。

“这个项目研制的技术难度很大,尤其是处理性能的问题。”吴江介绍说,国外同类产品解决这一问题主要依靠专用芯片提供的集成功能和运算能力。而限于条件制约,项目组必须另辟蹊径,用通用芯片构建系统,来达到专用芯片的功能和性能。

“这简直有点像想用小钢炮达到导弹的射程和精度,当时有一个提议是放弃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用户许可的情况下降低性能指标。”吴江说,“但我们没有选择放弃。”

技术方案四易其稿。经过6个月紧张研制,设备终于研制完成,达到预期目标,并被应用于多个重要部门,并在这些部门的信息通信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