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环保执法人员检查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周 刚 摄

□本报记者 韦海俊 徐立明

通 讯 员 周 刚

近日,省环保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12年上半年全省环境质量状况、全省水环境生态补偿工作开展情况,我市空气环境质量继去年位列全省第一后,继续保持最佳优势,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全市环保人扎实的工作密不可分。

近5年来,我市环保工作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污染减排、生态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先后荣获“全国最佳环保示范城市”、“中国节能减排示范城市”、“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中国最具绿色竞争力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等称号。

环境质量稳步改善。2011年年底的环境监测结果表明,全年全市所有监控河段水质均达到河南省水功能区划类别要求,淮滨水文站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大气优良天数达346天,优良率为94.79%,整体环境质量在全省继续名列前茅。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为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环境支撑。

污染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我市采取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监管减排“三大减排”措施,使主要污染物大幅下降,全面完成了“十一五”和各年度减排任务。近年来,我市新增建成投运9家污水处理厂,并不断完善配套管网;对8家涉水重点企业实施深度治理;辖区两家燃煤电厂均建设烟气脱硫工程,并对所有发电机组实施旁路烟道铅封;淘汰机械化立窑水泥生产线13条,小火电机组6台,炼铁小高炉(冶炼炉)9座;淘汰360多家粘土砖瓦窑场和100多家简单珍珠岩加工企业;13家重点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

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一是着力推进南湾水库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坚决取缔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农家饭庄86家,拆除违法建筑11000多平方米;集中整治沿湖182家养猪场;否决了在保护区内及水库上游投资额达数亿元的两个大项目;联合多部门开展“禁餐”、“禁泳”行动;积极推动南湾湖纳入“国家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争取到项目资金5000万元。二是强力开展中心城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仅今年就组织各类执法检查13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600人次,检查污染企业360家次,限期治理7家,关闭污染严重企业4家,处罚违法排污、超标排污企业6家,罚款总额达45万元。三是大力开展涉铅蓄电池企业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已经关闭、取缔铅蓄电池企业5家。

环境监管不断强化。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大局,我市环保部门严格执行环保准入、“三同时”制度,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对环境污染实行目标控制、源头控制和集中控制。采用先进的环境监控手段,所有国控、省控企业均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实现实时监控;建成县级空气自动监测设施和县级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开展各项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活动,仅去年就检查重点企业750余家次,出动环境执法人员1600多人次,对40余家企业立案查处,罚款80余万元。

生态创建富有成效。近年来,围绕生态创建,着眼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全市环保系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生态创建走在全省前列。去年,我市被确定为全省3个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重点市之一,争取到项目50个,项目资金总额超过7000万元。全市生态创建工作掀起新的高潮,新县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是全省首批两个生态县之一。目前,全市共建成6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县、35个省级生态乡镇、46个省级生态村,78个市级生态村。

市环保局局长梁继海表示,我市环保部门将按照全省环保工作“三个用”的总体思路,即用足有限的环境容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用好有限的环境容量,大力推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用一定的环境容量,支撑更大的经济总量、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持久的发展时间,努力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工作新路子,实现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推动全市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魅力信阳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