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地每月能给我带来五六百元的收入。”一老汉站在河道内的菜地上等待赔偿时如是说。
黑泥沟施工现场

□李明胜 马 涛 文/图

因历史原因,贯穿市区的几条内河河床淤积,污水横流,散发着恶臭,滋生蚊蝇细菌,不仅是城市市容的“硬伤”,而且影响市民健康。民生大于天。作为民心工程,市委、市政府继续把内河综合治理纳入今年的“十件实事”,并向社会承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到现场办公,反复强调抢天夺时、保质保量,把这件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然而,因黑泥沟上游河道大部分未治理,河道两边建筑物密布,拆迁协调任务十分艰巨。应该说,河道沿岸市民十分支持内河综合治理,大都表示“这是好事,应该支持!”但也有少数人虽然表面支持内河治理,一旦涉及一己之利,态度便暧昧起来,有的甚至狮子大张口;有的在河道边的淤泥上种菜,张口就要几千元的青苗赔偿费;有的建在河道护坡上的墙体本来就属违规建筑,仍以“清淤影响地基”为由索要高额赔偿;有的上班族、社会闲散人员以“噪音扰民”为由,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等等。而且,由于同地段、相同拆迁的补偿标准不一,导致内河综合治理难以快速推进,影响了民心工程的实施。在内河治理时,由于触及到地下暗河,污水裹挟着泥沙从口子里向上翻涌,2台挖掘机深陷其中,加之淤泥、沼气、粪便等,影响了施工进度。笔者呼吁,尽快建立内河综合治理的保障机制,确保民心工程施工进度。而且,笔者在已整治的新申河内看到,乱扔垃圾、乱泼脏水者比比皆是,如不及时严管重罚,今天的清水河必将重蹈覆辙。

目前,已整治的新申河河水清澈,恶臭不再,河边垂髫怡然。按照今年市政府确定的“再完成5-10公里内河雨污分流工程”要求,10月9日开工的黑泥沟段和以信阳铁路为界的五里沟和青龙河下游段共5.4公里的内河综合治理,充分说明市委、市政府政之所出,民之所想、所急、所需、所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