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矿三院院长徐友灵
地矿三院党委书记万守全

根据《河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及所属事业单位清理规范的通知》(豫编办〔2012〕298号),从2012年7月28日起,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调查队正式更名为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调查院,简称地矿三院。

单位职能与业务范围

地矿三院隶属于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正处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矿产开发和地质科学技术服务活动。主要职能是承担国家和省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资源调查和地质勘查、地质环境、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工作,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地质服务。

业务范围涉及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城市地质、矿产开发、矿业权经营、地质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服务领域。

完备资质与技术力量

甲级资质:固体矿产勘查、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勘察、岩土工程勘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工程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行政区域界线;

乙级资质:岩矿鉴定与测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

丙级资质:水工环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地质钻探、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

二级资质: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土石方工程、汽车驾驶员培训。

全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占职工总数的57%,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名、高级工程师57名。

厚重历史与辉煌成就

地矿三院是能征善战的国家功勋地质勘查单位,成立于1956年,原名地质部中南地质局四七九队、河南省地质局舞阳地质队、大别山综合地质队、豫11队、地质十队,1980年更名为河南省地质局第三地质调查队,1981年迁至信阳市东方红大道527号。2008年启用郑州科研生产基地。

建院56年来,从桐柏山到大别山,从中原腹地到塞外边疆,从立足国内到逐鹿海外,该院完成800余项矿产勘查项目,提交1000多种地质报告,发现50多种矿产和500余处矿产地,其中特大型矿床3处、大型矿床15处、中型矿床33处。取得地质勘查、地质科研成果500多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地矿部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2项。探明的桐柏县银洞坡金矿为特大型金矿床;探明的桐柏县破山银矿为我国首次提交的大型独立银矿床;探明的信阳上天梯非金属矿,珍珠岩和膨润土储量为特大型矿床,沸石和含碱玻璃原料储量为大型矿床,其中珍珠岩矿为亚洲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探明的商城县汤家坪大型钼矿,实现了大别山地区金属找矿的历史突破,被授予“全国地质勘查行业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一等奖”;探明的光山县千鹅冲特大型钼矿,开创了大别山地区金属找矿日月星辉的灿烂前景,被评为2011年度河南省地质找矿十大找矿成果。

该院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在基础施工、工程勘察、测量测绘和环境地质等领域,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省、市重点建设工程4000多项。其中承建了长江荆南干堤防渗墙,京九铁路光山潘祠堂铁路桥桩基;沪蓉西高速公路、新建郑州—武汉、合肥—武汉、太原—中卫—银川客运高速铁路专线勘察;南水北调中线沙河至漳河渠段测绘;西气东输燃气管道驻马店至信阳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国家重点建设施工项目100多项。完成信阳百花会展中心、信阳百花之声剧场、信阳师范学院体育馆等工程勘察,完成信阳百花会展中心、信阳恒大名都小区桩基施工,国家第二次土地调查等地方重大建设项目。获得地矿部、建设部等部级工程质量管理奖10多项,获得厅局级优秀奖20多项,获得市级优秀工程奖100多项。

坚持“走出去”发展,不断拓展空间。在内蒙古、黑龙江、青海、新疆等地,完成多项中央和省级地勘基金地质项目。在山西、陕西、湖南、湖北、广东、重庆等地,完成多个大型、特大型工程勘察项目、路桥施工项目和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在印度尼西亚、非洲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开展了一系列地质勘查工作。

文化建设与和谐队伍

在坚持“三光荣”传统和“四特别”精神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队兴我荣、队衰我耻”、“创新经营、创造效益”、“平安、富足、和谐”、“持续推进、务实发展、规范运行”的发展理念和目标,多措并举地抓好地矿文化建设。先后获得第十二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