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关心亮)我市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的原则,积极探索监督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交易运行机制,实行“阳光交易”成效显著。截至9月底,已顺利完成各类交易项目468宗,交易总额达60.2亿元,实现增收节资4.98亿元。
建立招标信息发布预审制度。我市建立信息发布预审制度,信息预审合格后,方可在“信阳市行政服务网”和“信阳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违反《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的,视为预审不合格,一律退回整改,不予发布。截至目前,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已发布公告468个,退回整改公告66个,取消不合格公告23个。
完善招标项目信息备查方案。为确保进场交易的每个项目都有案可查、不出纰漏,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要求对每个项目的招标文件、项目批复、公告信息、招标代理合同等进行前期核查,同时整理装订成册,以备后查。今年以来,通过文件备案发现问题3起,整改3起,答复相关部门咨询98个,解决实际问题56个。
加强公共资源交易软硬件建设。加强场地建设,对现有硬件场地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满足公共资源交易场地的需要;与中国建设银行信阳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推进公共资源交易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完善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网购标书、电子评标、电子竞价及网络监管等系统软件的开发,进入安装调试阶段。
探索保证金代收代管方法。为防止围标、串标行为发生,我市对投标企业和招标代理机构缴纳的保证金实行“专进专出”专户代收代管制度。一方面确保了投标保证金的安全性,从源头上预防了提交投标保证金“一家带多家”的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大大缩短了保证金流转时间,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实行评标专家随机抽取机制。我市严格评标专家资格确认,加强评标专家动态管理,建立评标专家抽取语音呼叫系统,确保评标专家实行随机抽取,有效解决了专家抽取过程中的失泄密问题。目前,我市公共资源专家库分为3大类,专家已扩充至1200多人。
制定中介机构比选及管理办法。为加强中介机构管理,我市出台了《信阳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中介代理机构入场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信阳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招标代理机构比选试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招标代理服务行为,提高了招标代理服务质量,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行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