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诗绮
浉河区浉河港镇的白庙村,位于四望山脚下,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故里。站在白庙村环顾四周,满眼绿色的茶山重重叠叠,原来靠种庄稼、搞点山货养家糊口的农民,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茶农。说起村民们的变化,村支书张功银告诉记者,现在茶农不仅用上了手机、电脑,而且许多茶农已经有了自己的私家车。
浉河港镇具有江南水乡风韵,是闻名遐迩的金奖茶乡,因其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最适宜茶树生长,种植茶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所产的茶叶早在唐代即为朝廷贡品。目前,全镇有茶园面积近13万亩,年产干茶260万公斤,产值4.5亿元。所产茶叶素以“外形细、圆、光、直、白毫显露,内质汤清、色绿,香度浓郁持久,滋味醇厚”而享誉中外,被著名茶叶专家、中国茶叶质量评委于杰誉为“茶王之乡”。
白庙村是浉河港镇东南最偏远的一个村,全村共有15个村民组,508户人家,共1800多人。过去,由于道路不通,全村在改革开放前农民收入仅几百元。直到2003年“村村通”通到村口时,这里才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不仅家家户户都种植生产茶叶,而且村里还有很多人在浉河港镇及信阳市、郑州等地开了自己的茶庄。目前,全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一万元。张功银还告诉记者,目前,全村500余户人家中,仅有十七八人外出务工,除非有特别的手艺或生意,一般人都不愿意出去。每年春茶开采时,仅村里就需要采茶工2000多人。说起白庙村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有一个人最有发言权。他叫叶雨喜,白庙村人,早些年经营过坑木、花卉、根雕等,在积累了一定的原始资金后,他便开始在村里搞起了茶叶加工。在白庙村,人人都认识他,因为叶雨喜挣了钱后,着实给村里出了不少力。前两年村里道路状况很差,路肩、护坡、治理塘堰等工程经费又十分紧张,正当村里焦急万分时,叶雨喜站了出来,决定为村里垫钱修路护坡,这一垫,可是让他等了近3年的时间。叶雨喜有他自己的观念:如果村子不富裕,那么自己也不可能富裕到哪里去,可如果村子能够成为一个富村、名村,那么自己的机会就更多。说起自己的收入,叶雨喜伸出五指翻了翻,看不出他一年的收入至少也有十几万元。
白庙村,不仅种茶卖茶,张功银还告诉记者,村里的旅游资源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仅这一个村中,就有仙女潭、老君洞、无名烈士墓等20多处风景名胜及革命遗址,再加上绵延10公里左右的四望山,风景如画,清新宜人,每到春秋之时,前来游览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如今,该村的“农家乐”“一夜之间”就比前10年翻了两番,仅这一项收入就使茶农收入多了两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