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谢福星 本报记者 唐耀兵

近年来,光山县委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特色、争创一流”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全县农村改革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农村党建满园春色

光山县有行政村326个,农村基层党组织728个,农村党员16368名。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光山县委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新格局,并实行领导蹲点抓示范点,带动全面,进一步深化了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该县高度重视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了教育培训、管理考核、监督约束、待遇保障、政策激励“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通过“两推一选”,从“双强”党员、复退军人及创业成功回归青年中新选任了50多名村党支部书记。光山县委从2008年开始连续四年开展了“十佳”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命名表彰活动,新选拔4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任乡镇党委委员,1名村党支部书记兼任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激发了农村基层干部干事的激情。

该县将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派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有效抓手,通过抓指导、抓管理、抓服务、抓协调,为“双薄弱村”发展汇聚强大合力。37位省、市、县直机关选派干部入村两年多来,扎根乡村尽心履责,共为选派村争取投资达1.8亿元,成立专业合作社31个,流转土地18305亩。村村都有发展的新思路,实现了发展的新突破,目前已有12个村级党组织被评为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32名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被市、县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其中阮铁被推选为省九次党代会代表。

创新,是党建不断取得进步的源泉。该县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方式,着力推进“以强带弱、社区带农村、村村联建”等党组织帮带模式,跨村域联建党组织,实现强村带弱村、携手同发展。紫水街道和平街社区是全省社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而临近的姚围孜村过去一直是瘫痪村、“上访村”。姚围孜村党支部整体并入和平街党总支后,昔日负债40万元的瘫痪村成为拥有集体资产800多万元的试验区建设先进村,村党支部已连续两年被授予县“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目前,全县共建立“强村带弱村”党组织13个,村级班子整体战斗力得到明显提升。

该县积极为大学生村干部干事创业搭建平台,全县52名大学生村干部,筹资2900多万元创办经济实体51个,年创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大学生村干部江文被省委组织部、团省委授予“十佳(百优)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之星”称号。大学生村干部兰岚荣获2010年全国“双学双比”女能人称号。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光山县委通过出台《关于在农村党员中广泛开展“三育三带三争”活动的意见》,充分调动了基层党组织“创优”的内在动力,激发了党员干部“争先”的不竭活力。全县农村党员新发展致富项目1650个,吸收带动了7500多人就业创业,涌现出了上官岗村、江湾村、帅洼村、和平街社区等一批“明星”村(社区)。上官岗村先后被命名为“全省康居示范村”、“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村”、“全国文明村”,村党总支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村党总支书记刘正双被授予“全国星火计划带头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江湾村成立了全省首家土地信用合作社,被赞誉为“江湾土地流转模式”,村党总支书记江世学被民政部授予“全国优秀复退军人”称号。

(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