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丽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成就辉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享受、崇尚奢侈的思想在少数干部中开始滋生。但凡谁要在公款支出上打紧点儿、把严点儿,立马就会被奉送一顶“抠门”的帽子。
勤俭一旦被冠上“抠门”之名,就有了贬义。“抠门”的意思是小气,舍不得花钱,该花的也不花;“勤俭”则是勤省朴素,开源节流,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二者并非一回事。勤俭之所以被歪曲,是因为这背后存在着一种“一戳即破”的“大方”。那就是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极力慷公家之慨,“花公家的钱办自己的事”。而一旦要触及他半毛钱的利益,平时温文尔雅的人也会暴跳如雷,不再“大方”了。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俭之风,党员干部就应带头“尚俭戒奢”。
俭养德。中华民族素来崇尚简朴,反对奢侈,并以之作为培养道德,砥砺精神之“道”。在充满各种诱惑的今天,尚俭可清心,使人不滋贪念;尚俭可生勤,使人艰苦攀登;尚俭可促廉,使人守纪奉公;尚俭可致和,使人乐群爱众。香港巨富李嘉诚“餐后打包”,瑞士民众“开水焐鸡蛋”节电,已逐渐成为一种“勤俭”的国民意识,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自觉把勤俭作为修身的美德。
俭立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干部有了勤俭精神,就不会处处要面子、讲排场、比阔气;有了勤俭精神,就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有了勤俭精神,就能艰苦奋斗,集中财力办大事,推动事业不断前进。勤俭立身、自尊自重、干净干事,就有做人的底气、做事的硬气、做官的正气,就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提升公信力和公共形象。
奢连惰。奢侈的根子是贪图享受。追求享受的人享乐成习惯,工作成负担。即使工作起来也是不比奉献比条件,不比业绩比待遇,热衷于“迎来送往”,沉迷于“面子工程”,习惯于“高高在上”。安逸久了,就会产生惰性,不求上进,意志消沉,安于现状,无所追求,不学无术,糊涂混日。奢风不除,惰风必至,极大地影响干部的成长和发展,甚至会毁掉一批干部。
奢生腐。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一旦羡慕奢华、奢侈、奢靡的生活,思想防线就会松动,道德标准就会降低,行为就难免背离方向。网络上热炒的“天价烟”、“名表门”的主角,无不是为奢欲所致、被奢欲所害,既损害了干部形象,也毁掉了自己的前程。
“尚俭戒奢”并不是要大家都当“守财奴”,而是要为人民群众理好财,堵住浪费流失的大门,将更多的钱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用在推进事业发展上。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民的共同责任,党员干部理应自觉“尚俭戒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