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安

一个历史久远的美好而动人的传说在息县坡里一直流传至今……

在息县坡里的淮河南岸上,濮公山的西山脚下,有一个村庄叫葫芦洼,葫芦洼里有个仙女般的姑娘名字叫莲花,当莲花长到一十八岁的时候,上门提亲的媒婆来了一茬又一茬。提到张家她瘪嘴,提到李家她摇头。媒婆干急没办法。

有一天媒婆又来提亲提到了胡小娃,莲花急忙把话答:“娘呀娘,俺就看中了他,请娘替俺做主吧。”莲花她妈头摇的像个拨浪鼓,俩眼一瞪把脾气发:“小娃是个好小伙,就是他娘的德行差,虐待他老婆母伤天理,十里八村谁不骂?不孝之家名声臭,千万不能嫁他家。你娘我已把决心下,十个老水牛也难拉。”莲花心急如针扎,急急忙忙把话插:“俺和小娃心相印,青梅竹马并蒂花。他母亲不孝我全知晓,俺把那规劝婆婆的计策早定下。待俺过门以后,我定有妙计劝婆妈。”莲花他娘说:“老妖婆是个犟筋斗,心里从来没王法,别说你这毛丫头,神仙也难劝醒她。我看你这是胡萝卜锻磨不起齿,瞎子点灯白费蜡。”莲花急忙走近母亲跟前如此这般的耳语了半天。然后大声说:“这就是我规劝婆母的小计划!”莲花妈听了女儿的这番话,双手一拍说:“好!这门亲事算定啦!”喜日子就定在腊月二十八。

转眼之间喜期到,又吹喇叭又放炮,亲戚邻居来贺喜,扶着莲花上花轿,拜了天地入洞房,新婚燕尔赛蜜糖。知心话儿说不完叙不尽,这新婚夜,他们把规劝婆母的计划商量定。

新婚第二天,莲花起早做好了饭,桌椅碗筷摆齐全,把婆婆安坐在上席上,把热馍热饭恭恭敬敬地端到婆婆的脸面前。婆婆高兴的抿不住嘴,笑嘻嘻地开了言:“有你这样的好媳妇,到老了呀——我的日子过得不着难。”这时候莲花故意发问:“吆!咋没见俺老婆奶奶来吃饭?”婆婆说:“你老婆奶奶今年八十整,眼睛瞎,耳朵聋,丢了拐棍走不动。头发乱的像鸡窝,怕你见了打哆嗦。又怕客人来了不好看,我把她搬进了后院茅草庵。这也算是呀!我眼不见来心不烦!人上年纪吃不多,让她天天饿不着,一天三端太麻烦,一瓢饭够她吃一天。”莲花说:“俺是她新来的孙儿媳妇,去拜见婆奶理当然。”说罢便走。

莲花推开柴门弯腰进了茅草庵。只见那,屋顶几处露着天,墙上几个窟窿眼,寒风飕飕往里灌。奶奶睡在草铺上,破衣烂被不挡寒。地上搁个葫芦瓢,里面的剩饭底子冻成了冰蛋蛋。莲花见了心难过,鼻子一酸——眼泪就像那成串的珍珠断了线。她急忙拿把梳子,给奶奶梳梳头;端盆热水,给奶奶洗洗脸;打开箱子,挑一身棉衣给奶奶穿上。双手把奶奶抱在怀里给奶奶来取暖。莲花越哭越悲惨,奶奶、奶奶叫声连:“有你孙儿媳妇在,你日后的生活我照管。走!我背你到堂屋去吃饭!”

莲花背着奶奶进了堂屋,把奶奶扶到上席坐,把那破瓢搁在了婆母的脸面前。亲自动手给奶奶喂热饭。婆母见了心惭愧,想把破瓢藏一边,一不留神瓢落地。砰!嚓!一下子摔了个七八瓣。莲花急忙弯腰把那破瓢砸子捡,拿起针,穿上线。仔细把那破瓢缝补连。婆婆说:“咱屋里葫芦多得很,一个葫芦能锯两瓢,你补那破瓢啥稀罕?”莲花说:“婆母娘呀!劝人莫把老人嫌,人生那能多少年。婆母呀!别看你如今身强健,你没见,白发已悄悄爬上你两鬓边。谁也没吃唐僧肉,人人到时都会老。我把这破瓢缝补好,当成咱们的传家宝,到你老了的时候呀——我也给你赶进那茅草庵,就用这个破瓢给你把饭端。这就叫老猫枕着锅台睡——咱一辈传一辈!

婆母听了莲花的这一番话,就如同大晴天打了一个大炸雷,猛然惊醒了过来。是呀!人都是要老的,今天我对俺老婆婆不孝,等我老了的时候呀,俺儿媳也会学着跟我一样对我不孝,这不正好报应在我自个头上了吗?她心里乱成了一团麻。

就在这个时候,只听得树上的乌鸦叫嘎嘎。莲花灵机一动,趁手牵着婆母门外看乌鸦。她手指树枝问婆母:“树上有两只黑乌鸦,一只小,一只大,这一老少咀挨着咀儿在干啥?”婆母说:“是不是为了夺食在打架。”莲花说:“这叫乌鸦反哺——小乌鸦小的时候不会飞,老乌鸦衔食喂小乌鸦;老乌鸦老了到了飞不动的时候,小乌鸦就衔食喂老乌鸦,以此来报答老乌鸦对它的养育之恩。”莲花的话刚落音,又听得,羊圈的羊儿咩儿咩的在叫唤。莲花又趁势把婆母领到羊圈前。莲花指着正在吃奶的羊羔解释说:“这叫羊羔跪乳——羊羔跪着吃奶这是表示对母羊的孝敬呀!乌鸦能知反哺义,羊羔跪乳报娘恩。为人若不尽孝道,还不如那走兽和飞禽。”

观此景,想前情。婆婆感到没脸再见人,她自言自语地说:“唉!阎王爷瞎给我披了一张人皮,想我从前做的事,真是连禽兽都不如。”她又咬牙,又跺脚,又拿拳头捶胸窝,恨自己从前把事全做错。恨不得能掏钱买后悔药。后悔药,无处买。婆婆她,来了个知错马上改。说时迟,那时快,她立刻把老婆母接到上房来,换上新床新铺盖,换一身棉衣三面新,穿上去活像个老员外。她又端吃,又端喝,天冷了还给老婆母暖被窝。天热给她扇扇子,有病熬汤又煎药。老爱幼,幼尊老,日子过得千般好。莲花见婆母已转变,就当着婆母的面,准备把那破瓢扔一边。这时候,婆母上前忙阻拦。婆母说:“从前我做了缺德事,留着它给我当证见。用它来提醒我今生今世不再犯。说罢,夺过破瓢用红绸子包好锁在皮箱里面。

当时的县令,是个清官。微服私访来到濮公山,发现了莲花补瓢劝孝的有德事,在全县大力来宣传。又把莲花所住的葫芦洼村,以莲花的名字改名为莲花弯。把莲花补瓢劝孝的事迹刻在石碑上,立碑就在濮公山。

当时我就问给我讲这个故事的老者,我说:“我在濮公山咋没有看见过这个碑呢?”老者没有正面回答我,便开口咏了一首诗。诗曰:

斗转星移乾坤转 世事纷纷如云烟

莲花补瓢劝孝道 息县坡里留美谈

说罢,这位老者便扬长而去。

是呀!时隔千百年,岁月沧桑,已是时过境迁,上那儿再去找到那块碑呢?从老者的诗中,也许能悟出一些道理。那就是古往今来,世事纷纷如同过眼烟云,全都被人们抛在了脑后。只有像“莲花补瓢劝婆尽孝道”这样有功德的人和事,人们才能用他们的口碑来不断的传颂着。真乃是——“金碑,银碑,不如口碑,”但愿得,中华民族美德的孝文化,能继续发扬光大,一辈一辈往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