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总投资10亿元的河南金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年产精米10万吨、米线7.5亿袋。公司按照反租倒包的模式,从农民手中高价承包土地,创办水稻高效种植示范园,然后再由农户耕种,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使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悄然融合,一举多得。依托息县众多的稻谷加工企业,以米糠为原料生产米糠油的河南原丰油脂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息县农业产业链条越拉越长。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息县峰刚粮食制品有限公司年加工弱筋小麦15万吨,能消耗掉20万亩小麦的产量,相当于息县整个弱筋小麦产量的一半左右。公司与农民签订弱筋小麦生产订单,以高出市场价8分到一角的价格回收,使息县弱筋小麦生产步入规模化、产业化轨道。正在建设的峰刚二期工程,以自产的弱筋小麦面粉为原料,进行饼干和糕点生产。在息县产业集聚区,立翔食品、麦香村食品、绿之源食品等众多饼干糕点企业,则为弱筋小麦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农民得利,乐于种植。而有了丰富优质的原材料和良好的销路,企业也不愁发展壮大。如今在息县,大大小小的弱筋小麦面粉加工企业遍布全县,初步形成了“弱筋小麦——面粉——糕点、饼干”的产业链。息县由此成为全省最大的弱筋小麦生产基地。
龙头企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基地建设,而且使息县的土地流转工作风生水起。仅以孙庙乡为例,全乡共有6.5万亩土地,目前已流转近4万亩。
“把地交给金丰种,群众的路子更宽了。”孙庙乡党委书记何中昌介绍,“最直接的,农民就地变农工,既可收取土地流转费用,还能增加打工收益。还有一部分农民利用近城优势,念起了生意经。而一些年轻有文化的农民,则可以通过培训到企业当工人。”
孙庙乡乡长李宁则认为,和金丰农业合作,推动了全乡“籼改粳”的步伐,也加快了粳稻产业化进程。他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粳稻比传统的籼稻亩均增产200斤左右,而每斤粳米比籼米价格高三角到四角,仅此一项,全乡就净增收260多万元。订单种植粳稻,价格也有保证,农民何乐而不为?
龙庙村种粮大户张立夫是和金丰合作的种粮大户,他告诉记者:“俺把承包的100多亩土地转租给金丰,不但没有了种植风险,而且俺的大型机械还可以在公司派上大用场,两头得利。而对金丰公司来说,也比他们直接与农民对接更便利。”
孙庙乡金丰粳稻种植基地是息县培育种植基地、推动土地流转、打造绿色品牌的一个缩影。
据息县试验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贾设介绍,2011年,息县共计流转土地100万亩,比2009年增长40万亩,流转土地面积呈逐年递增的态势。2012年,将在2011年的基础上,实现土地流转面积新增十个百分点。
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土地流转,让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解放出来的农民又可以就近在家门口务工,变身产业工人。目前,全县20多万农民快步进入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从事养殖业、建筑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全县在产业集聚区就业的群众有15600人。仅孙庙乡,今年就有400余名劳动力接受了订单培训,拥有了1项至2项技能,能够就近在县产业集聚区就业。
“农业部实施的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今年已正式在河南试点。这既是我们农业大县的巨大福音和难得机遇,也为我们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尤其是食品工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息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金平信心满怀地说:“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图谱,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大力发展以主食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扶持更多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向‘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