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国
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全省产业集聚区观摩评比中,我市倒数第一。“倒数第一”,让人坐卧不安,需要我们认真反思。
其一,“倒数第一”,说明我们产业集聚区发展速度不够快、成效不够明显。产业集聚区,以主导产业为基础,以同类企业、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集中布局,从而实现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有序转移。产业集聚区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承载作用,是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平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支撑“三化”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产业集聚区建设滞后,就意味着我们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支撑能力减弱,就意味着我们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不牢、推动力不强,就意味着早日实现富民强市的奋斗目标必须付出一番艰苦的努力。
其二,“倒数第一”,说明我们的工业基础薄弱。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我市远离郑州,北京等中心城市,能源、原材料等也较匮乏,以至国家、省里的重点工业项目在选址布点时很难选择信阳,造成了我们工业项目少、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较低。在计划经济时代,财政统收统支,带给我们信阳的压力不是很大;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财政分灶吃饭,信阳就成了中央和省里财政转移支付的对象。正是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地方财政自身造血能力不强,信阳发展前进的步伐一直迈得较为沉重。由于工业基础薄弱,我们发展工业所需要的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要素都较欠缺,市场也处于发育过程中,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我市招商引资的成效。
其三,“倒数第一”,也预示我们未来加快工业发展的道路不平坦。发展工业是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氛围的,由于信阳工业基础薄弱,我们发展工业的环境不够优越,氛围也不够浓厚,工业企业集聚成长的效应不够明显,对加快工业发展将会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同时,我们信阳虽然拥有区位、交通、劳动力、土地、生态环境等发展工业的优势,但同时又必须面对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发展、中西部地区竞相发展,围绕市场、资金、资源、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这在客观上增大了我们加快工业发展的难度。此外,当前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措施越来越严,土地、信贷等硬性约束越来越紧,对资源管理利用的硬性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我们在顺应调控中破解难题,在学好政策、用活政策中推进工业经济发展。这些对原本对工业就不太熟悉的信阳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不能不说是一场颇具挑战性的考验。
提起“倒数第一”,难免让我们感到难堪;但这种提起是为了警醒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发展工业的危机感、紧迫感,是为了剖析原因、寻求对策,研究打破被动局面、加快工业发展的制胜之道。相信有了全市上下加快工业发展的共识,再以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的姿态致力推进工业发展,信阳的工业必将大有可为、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