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管好用好土地、保障建设合法合规,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商城县在城乡建设管理中,牢固树立“三坚持一加强”的理念,坚持规划引领,坚持依法科学用地,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加强建设管理,促进了城乡建设管理的良性发展。

一、坚持规划引领

规划是建设管理的依据。全县积极走出去、请进来,集专家之智、群众之愿,着力构建覆盖广泛、无缝对接、同向合步的规划体系。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意识。全县以规划为龙头,以强化全社会的规划意识为重点,明确要求凡涉及自然资源和现有状况有改变的,都要规划和报批,没有规划的,不准建设,全面规范、约束人与自然的关系。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举办专题讲座,学习相关政策,宣传报道规划管理信息,增强干部群众按规划办事的意识。

二是成立规划评审组织。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城乡规划委员会、建设项目规划评审委员会,相关单位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分类实施城乡重要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评审。目前,已召开规划评审会5次,评审重点项目规划设计方案61个,其中讨论通过31个,提出修改建议21个,退回重做9个,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三是完善规划评审制度。坚持做到“开门做规划”, 邀请资质优良、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按照资源特色做规划。依山的、临水的、有文化内涵的,都要仔细考量、把握,确保规划的前瞻性、长效性、实用性。完善规划招标制度,对重大项目规划设计进行公开招标,通过规划评审确定最佳方案。坚持公开评审、开门纳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监督。大的规划还要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保证符合全县人民的意愿。如在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县城控制性详规过程中,先后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征求意见会等10多次不同类型层次的座谈会,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

四是健全科学规划体系。目前,全县已编制完成县城控制性详规、乡镇总体规划、370个村的村庄规划以及绿地系统规划、“城中村”改造规划、新型社区建设规划等城乡专项规划,启动了第四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控制性详规、4平方公里新区规划、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方案、产城一体化规划等5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制完善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金刚台西河景区漂流项目修建性详规、汤泉池景区控制性规划和核心区修建性详规、黄柏山景区旅游总规及部分区域修建性详规。对崇福公园、金穗路、南关旧城区改造等重点项目,提前编制建设规划和效果图,提前进行公示,初步形成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生态环境规划体系“五规同步”的规划体系。

二、坚持依法科学用地

建立正确的土地利用导向,科学配置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

一是连片征收储备土地。全县着力建立健全土地征收、储备、整理、开发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土地收储开发中心,负责全县土地的征收、储备、整理、开发、交易。采取“五统一”模式,对通过收回、收购、征用等方法取得的土地进行储备、整理、开发,以供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有效配置土地资源。目前,全县已征收储备城市建设用地29宗,总面积1000余亩。

二是盘活用好存量土地。按照“管住总量、盘活存量、节约集约”的原则,摸清存量建设用地家底,盘活低效使用的建设用地、旧城改造腾出的土地,公开挂牌出让。持续开展空心村、砖瓦窑厂和工矿废弃地“三项整治”活动,共拆除农村居民点、砖瓦窑厂、工矿废弃地39.18公顷。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编制完成第一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实施规划,推进拆旧区复垦复耕工作,新增耕地35.18公顷,有效解决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

三是严格竞拍出让土地。坚持土地竞拍出让制度,规范土地交易的审批内容、审批依据、办事流程,土地招拍挂全过程监控录像,并邀请公证人员现场监督。建立行业诚信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对存在非法转让土地、恶意串通操作、拖欠土地出让金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列入“黑名单”,取消竞标、竞买资格,及时向社会公示,维护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

四是科学有序供应土地。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分期分批供应土地,对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关系发展全局的大项目、好项目和民生项目,保障重点建设用地需求。对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不予供地。2011年至今,全县共出让土地39宗,面积23.84公顷,出让成交价4.94亿元,初步形成了良性竞争格局。

三、坚持集约节约用地

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摒弃粗放浪费的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一是完善《集约节约》意见。制订出台《加强土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对土地规划管理、用地报批、土地征收、依法管理、执法监察等15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落实国务院关于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审批按规划、计划进行管理的规定,把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到实处,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二是严格规范供地标准。严格控制项目用地指标,审查各类建设用地面积,要求工业用地的建筑密度高于60%,容积率大于0.8,投资强度不低于每亩180万元,绿地率不超过2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超过总用地面积的7%。对于行政划拨用地及其他用地,均严格按照规划控制指标认真审查,适度提高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效益。严禁建设脱离实际需求的大马路、大广场和绿化带。

三是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坚决避免闲置浪费土地,对批而不建的土地依法强制予以收回。对已供并建设的土地,根据项目用地类型切实加强管控。工业用地积极推行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引导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产业上楼生产。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实施“小田变大田”,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尽力避免在农业设施中建设永久性建筑,保证产业结构调整时有效实现土地复垦。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强化旅游设施用地管理,保证旅游项目建设符合土地利用要求。以城中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推进转产农民“上楼”和城镇居民适当集中居住,有效节约建设用地。

四、加强建设管理

健全城乡建设管理长效机制,严格规划执法,严格规范管理,提升城乡建管水平。

一是强化管理保障。县级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明确各乡镇各部门责任,实行定期报告、定期研究制度,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城乡建设管理格局。成立乡镇规划执法大队,加大对乡镇规划建设的监督力度,确保城乡建设均衡发展。切实加大财政投入,拨付专项经费,购置了挖掘机等专业设备,用于拆除违章建筑。

二是落实管理责任。健全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机制,将所有建设项目纳入管控范围之内,实现管理对象零遗漏、管理范围全覆盖。将县城规划区、公路沿线、旅游景区、中小集镇等区域作为管理重点,严格规划控制,保证建设位置、规模、质量和风格按规划执行。落实项目报建、规划审批、招投标等各项制度,督促建设单位依法履行各项审批程序,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图纸设计、工程承包、工程监理,主动配合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

三是开展整治活动。坚持常规管理和集中整治相结合,先后开展了违法违规用地建设、建筑市场清理整顿、公路沿线建筑整顿等专项活动,严厉打击私搭乱建、未批先建、超面积超红线建设等行为,依法依规处理相关责任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2年,清理违法建设2万多平方米,停建1.5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近万平方米,查封违法施工现场50余户(起),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用地建设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