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炜

“近期,新县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部分农户缺劳力的实际,组织万名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扮演‘四种角色’:结‘穷亲’,深入基层大走访;做‘苦力’,帮助群众干农活;当‘红娘’,协调项目促发展;作‘向导’,传递信息惠民生。”(见本报9月6日二版)笔者以为,新县党员干部真正深入基层大走访、尽力帮助群众干农活、切实帮助群众解难题,其为民服务所扮演“四种角色”的做法可取。

可取之一是真正深入基层大走访。开展干部深入基层大走访活动,是切实改进干部工作作风的重要抓手,但是,极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服务意识薄弱,深入基层一线不够,对实际情况不摸底不了解;有些甚至坐在车里察民情,隔着车窗看基层,会议室里搞调研,热衷于层层陪同,下基层成了“吓”基层,百姓对此颇有微词。新县通过以结“穷亲”为主题实施的“百千万”工程,“目前,已有48名县处级领导干部、102个县直单位、11100名党员干部与农村党组织、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收集意见建议200余条。”这样的基层大走访是深入的,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大走访。

可取之二是尽力帮助群众干农活。当前,在个别地方依然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有些干部人是下到了基层,而心不在基层。这样的干部到了基层自然也融入不到群众中去,更谈不上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新县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做“苦力”:先后组织600多名县直及乡镇区机关党员干部成立了110多支“紫云英种植服务队”、“水稻抢收服务队”,帮助困难农户抢收水稻、花生等农作物100多万斤。如此帮助群众解决秋收生产困难的做法,新县的广大群众能不拍手称快吗?

可取之三是切实帮助群众解难题。到基层走访调研,落脚点当然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切为了群众、全力服务发展。新县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这一目的,一是当“红娘”,主动担当“项目协调员”,帮助联系村争取发展项目、筹集建设资金,解决群众用水、用电和行路等难题。二是作“向导”,该县及时通报市场行情,积极为农户提供相关农产品市场行情,帮助农民联系销售农产品,传递信息惠民生。通过帮助群众解决一个个实际困难,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基层的广大干部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上。

新县让党员干部扮演“四种角色”,说到底就是要让干部在深入一线、深入实际中转变作风,在虚心求教、听取意见中接受教育,在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中增强服务意识,在谋划发展、推动落实中提升工作能力,真正做到县情民意在一线掌握、矛盾问题在一线解决、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这一做法值得全市党员干部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