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景
湖北麻城市顺河镇部分小学生扛着课桌上学的情况经媒体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麻城市政府决定,在地方财政原已投入400万元的基础上,再筹措500万元专项资金,一次性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的课桌椅问题,同时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开展认捐活动。此外,积极整改,确保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用上标准化课桌椅。(9月9日《新京报》)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新闻媒体的报道,没有公共舆论的介入,3000余名学生自带课桌上学的历史绝难终结。“2个月内配齐课桌”的承诺固然让人感到欣慰,但笔者不得不为当地在事件曝光前,表现出的漠然和互相推诿感到不安。为什么一些本来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在媒体曝光后,地方才加以重视起来呢?
前些日子,地方还振振有词地说财政挤不出钱。如今,政府决定在地方财政投入400万元的基础上,再筹措500万元专项资金,并号召党员干部开展认捐活动。由此而看,在增加教育投入上,其实不是财政缺钱,而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当然,不管地方领导心里是咋想的,一经媒体曝光,学生自带课桌上学的问题就能得到迅速解决,自然是好事情,总比“死猪不怕开水烫”,“任你曝光批评,我自岿然不动”要好得多。
揆诸“课桌门”事件,新闻舆论的“给力”,恰恰反映了相关职能部门的“乏力”。做不到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永远在“亡羊补牢”。曝光的“课桌门”事件只是冰山一角,还有那些尚未曝光的个案呢,难道也要等到媒体的介入才被动地去解决吗?
“课桌门”事件因为受到了媒体的曝光,而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处理。这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笔者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反思“课桌门”事件,不能止于“2个月内配齐课桌”的承诺,此举并不代表相关职能部门已经转变了工作态度和执政理念。面对媒体的曝光,舆论的压力,地方快速应对这仅仅是一个起点,而不是完美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