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邹 伟 史竞男

日前,公安部推出为急需人员提供身份证明、驾照审验和车辆年检属地化办理等14项便民利民服务,受到群众欢迎。为什么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改进,却能为政府部门带来百姓真心的掌声?其中道理值得深思。

常言道,群众利益无小事。此次公安部推出14项便民服务,正是基于“大走访”“开门评警”“三访三评”等民意征集活动中群众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和迫切愿望,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这些年来,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衙门”做派,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处处以管理者而非服务者自居。为了办成一件事,人们常常需要往返多次,被折腾得不轻。而公安部此次推出便民利民服务,让群众少跑一段路、多省一点力,对群众来说就是帮了大忙,值得肯定。

加快推进政府部门作风建设,推动从管理到服务的根本性转变,角色和定位很重要。应当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把自己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每一个部门的每一项公共管理措施的出台,实施得好不好,该如何改进,百姓最有发言权。让人民群众参与政府部门考评和公共政策制定,才会形成良性互动,使相应变革顺应民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工作,真正将管理融于服务,还涉及政府部门的机制、体制等因素,是一项深层次、全方位的工程,实施起来难免面临诸多难题。关键在于政府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否有决心和勇气,将“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群众,以“麻烦”来倒逼部门变革,而不是以各种理由拒绝推脱。

(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