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 光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好久了,但解海龙先生带给信阳影友们的印象仍然很深,他用镜头关注孩子、关注希望工程的情怀深深打动着大家。

8月11日,借着佳能“大篷车”活动的东风,我国著名摄影师解海龙先生来到信阳,与广大摄影爱好者共聚一堂,用他的亲身经历讲述他如何从一个单纯的艺术摄影家转变成为关注贫困学生关注希望工程新闻纪实摄影家的心路历程。

解海龙在希望工程实施之初,就作为希望工程志愿者,主动参与对希望工程的宣传。1991年,调入《中国青年报》后,他深入中国贫困地区,足迹遍及中国26个省、12O多个县,采访了数百所农村学校、上万名农村学生和乡村教师,拍摄发表了数百幅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震撼力的纪实摄影作品。解海龙拍摄的作品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千余家媒体广为采用,成为希望工程宣传的经典作品,影响广泛,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许许多多善良的人们被他的作品所感动,为希望工程捐款捐物,奉献爱心。他多次在海内外举办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览,展览办到哪里,他便把失学儿童的需求讲到哪里,并把海内外各界的关爱带回来。他的一幅作品往往可以给贫困乡村带来一所或几所希望小学。为此,许多贫困地区的群众都诚邀解海龙用他的相机反映他们的心声。解海龙笑用一个企业老板的话来说明他拍照的影响力:“你拍谁我们就给谁送钱!”

解海龙所拍摄的数十幅照片,涉及到失学孩子的全部复了学,涉及到危困教室的全部建成了希望小学。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负责人曾这样说:“海龙的一张照片经常会引来一所学校,甚至不止一所。”他还说:“人们了解希望工程,大都是通过他的图片,首先是被他的作品深深打动,于是便纷纷奉献爱心。”《大眼睛的小姑娘》照片早在1994年便被定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在国家工商部门进行了商标注册,进行了法律保护。

解海龙的亲身经历,让大家了解到摄影的巨大影响力,领悟到作为一个摄影人不仅仅追求光影效果,更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就像解海龙自己说的那样:“昨天我喜欢艺术摄影表现,今天我更喜爱新闻纪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