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丽萍

最近,听到这样一则顺口溜:“干的干,看的看,干的累出一身汗,看的看着不习惯。干的少睡常误饭,看的一旁提意见。干的出错受埋怨,看的心里才舒坦。”虽是顺口溜,却也反映出当下在有些单位出现的一种怪现象:“干”者默默奉献还要如履薄冰地夹着尾巴做人,“看”者自己不干事却对干事者指手画脚。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干”者是事业发展的希望所在,是一个单位的支柱。“干部是决定的因素”、“队伍建设是关键”,都说明缺了“干”者什么都做不成的道理。任何一个单位,要想搞好,没有一批干事者不行。正是因为“干”者们勇往直前,遇水架桥,逢山开路,才能在废墟上干出一片新天地。正是由于“干”者们始终如一,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才能在艰苦的条件下成就一番新作为。“干”者们用自己的行为和正气影响改变着一个单位;而一旦缺了干事者,这个单位就会暮气沉沉,发展的希望和生机也会大为减少。

“干”者坚信“干部就要干事”,不干怎么称得上干部呢?所以,每天就是想如何干事、谋事、成事,全身心在“干”字上下工夫。不仅认真干、用心干、力求超越他人干,往往还要耐住寂寞地干,顶住热讽冷嘲地干。干事就要“改革创新”,先吃“螃蟹”,遇到的风险阻力最大,经受的挫折也最多;干事就要“心无旁骛”,敢于坚持原则,触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无形之中就容易得罪人,产生矛盾;干事就要“全心工作”,一切从工作出发,无意在人际关系上花费精力和时间,就容易“不合群”,被人视为“异类”。正所谓干的越多遇到的“问题”就越多。

而“看”者就是另一种景象了:“看”者是群体消极的发源地。他们在岗不敬业,有职不尽责,疏于业务,精于“关系”,整天东走西窜,游手好闲,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在面对矛盾和风险时,反而因不干事、“没有得罪人”而讨巧,出了问题更容易摆脱责任。他们不光自己不干事,常常是在“干”者汗流浃背时对其评头论足。“干”者只要稍有不慎,这些看客的一些不和谐音符就会及时飘出,传播制造矛盾。当工作遇到一些困难时,更是这些看客粉墨登场的好机会,他们冷嘲热讽,幸灾乐祸,“捡笑话”、“看热闹”。更有甚者,他们中的一些人,暗地里还经常给干事者使个绊子,进几句谗言,或者来一纸诬告,叫你有口难辩!久而久之,就会让干事者受伤害,使干事者不敢干事、没法干事,进而意志逐渐消沉、畏首畏尾,最终“被动消极”、沦为看客。结局是整个单位群体消极,整体没落。

“看”者是事业发展的拦路虎。一个单位,要做好一件事,必然依靠“干”者。而所有“看”者都不是事业的骨干或精英,因为骨干和精英没时间成为看客。他们工作缺乏激情,缺乏责任心,只要待遇,不要责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不愿干、干不好,对事业发展何来贡献呢?非但如此,他们不光是自己只说不做、只看不做、停步不前,他们喜欢挑刺、找毛病,制造矛盾,散布谣言,将前进的人往后拉,形成“内耗”,贻误工作,损害事业。

事业发展离不开“干”者,要不得“看”者。这就要求作为管理者的领导干部眼睛要亮,耳根子要硬,扬正气、讲原则,不怕得罪人,满腔热情地鼓励支持“干”者,做他们的坚强后盾,给他们以很好的鼓励、呵护;对“看”者则旗帜鲜明地进行教育、批评和帮助,以利于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正气。这既是党组织的职责、领导者的责任,也是一个单位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