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平
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
走“两不三新”三化协调之路,是中原儿女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走好这条路,关键在协调。
协调是发展思路,是发展要求,是发展手段,也是发展目的。
协调即天人合一,协调乃政通人和。协调发展就是快求好,好求稳,稳求变,变求新,新求兴。
河南只有协调发展,才能使引领的作用更突出,主导的力量更强劲,基础的地位更牢固。
不协调发展,“三农”问题难解,三化之路难行。
走好这条路,就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
(一)科学发展,鲜明的时代主题。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魅力独显。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部署,也是持续“中国模式”的核心所在。
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是省委立足基本省情、直面突出矛盾、破解发展难题、促进中原崛起的战略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是亿万中原儿女用行动诠释科学发展的生动读本。
走好这条路,关键在协调。
(二)万物和谐,协调的理想境界。
“优天地而和阴阳,节四时而调五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历史的智慧启示我们:世上万事万物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平衡与不平衡、协调与不协调的矛盾运动中变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告诉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着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从先贤哲学的“和美”意境,到当今科学发展的“和谐”要求,协调——集中体现了人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总是在持续不断的协调中实现新的动态平衡。
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环节协调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方能达于和谐和美之境地。
协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和谐根本上取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充分适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更好协调,取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发展领域诸要素的亲密融合。
协调,和解之桥,和谐之舟,和平之途。
(三)协调发展,世界之难。
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兼顾的、均衡的,否则就是畸形的、失衡的、倒退的,甚至是短命的。
历史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