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题组

日前,市委书记郭瑞民在全市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建设观摩点评活动会上,向全市上下再次发出了“关注工业、学习工业、研究工业、支持工业”的号召。他强调,信阳工业起步晚,产业基础相对较差,靠自身积累不仅难度大,而且过程漫长,最现实的做法就是承接产业转移。

抢抓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对于我们走好“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当好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实在是太重要了。

从全市15个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来看,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工业有变化、有进步,但从中部、从全省、从周边产业集聚区主动承接的成效来看,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最根本的差距,是差在强化工业的意识上,差在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发展工业的认识上。

机遇不容犹豫。随着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工贸易型企业和资源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大规模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在国家完成对全国发展的主体功能区定位和产业战略布局调整基本接近尾声时,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东南沿海的传统产业,因受生产要素的制约和产业升级的需要,特别是市场拓展和成本控制的要求,向中西部地区加速转移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纺织服装、食品用品、电子配件、陶瓷制品等一大批产业及配套关联产业,已经是整个产业集群、整个产业链条向中西部加速转移。这些产业完成转移的时间最多只有两三年了。机遇所在,不容犹豫。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检验的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决心和信心、能力和水平。

机遇不容懈怠。分析东部产业转移流向不难看出,其承载地选择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向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的区域转移;二是向劳动力丰富、运行成本较低的区域转移;三是向政府支持力度大、投资环境好的区域转移;四是向有产业特色和配套产业的区域转移。而这些,正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区位、交通、资源、物流、土地、人力、根亲,正是我们承接转移的前沿优势,我们应该可以成为东部产业转移最好的承载地,完全可以打造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机遇所在,不容懈怠。能不能发挥好我们的优势,检验的更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决心和信心、能力和水平。

机遇不容错过。我们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已经具备。有了一个好的基础。以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为代表的支柱产业已经形成;以15个产业集聚区为代表的承接基地及配套措施已初步形成,信阳工业发展已经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有了一套好的做法。实施“四一”招商行动,我们在较短时间里实现电子产业的“无中生有”,总体规模和集群效应初步显现。OLED项目将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国际家居小镇项目即将审批为新的产业集聚区,省工信厅还提出将信阳列为新型工业化示范城市。有了一个好的环境。这几年,我们在厂房建设、投资环境、资源利用、人力培训、土地供给、法制环境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做了大量的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工作。机遇所在,不容错过。能不能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检验的同样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决心和信心、能力和水平。

“从这次观摩情况看,哪个地方有了认识,哪个地方用足了劲,哪个地方就明显有变化。”我们期待,全市上下能更多地关注工业、学习工业、研究工业、支持工业,想好说好、看准抓准、谈成干成,把机遇牢牢拽在手里,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信阳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