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然

一些搞摄影的朋友经常到南湾湖上游采风,回来时常谈起那些地方如何风景宜人,但也时常忧虑南湾湖周边人为导致的环境污染。说到激动时,会对我这个“新记者”讲:你应该多去看看,拍些照片,呼吁呼吁,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也提醒那里的人不要再向自家“水缸”里倒秽物了,我们的“大水缸”再也承受不起了!

听了这番话,再加上自己的所见所闻,认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南湾湖上游的污染确实到了必须根治的时候了。事实上,对南湾湖周边环境污染的治理,市委、市政府早就开始着手,并出台了《河南省信阳南湾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就如何治理、治理的具体内容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各有关部门也多次开展了联合整治行动,收到了明显成效。但是,为何会出现屡禁不止、治了又反弹等现象呢?我们认为,这除了有关部门对《条例》及相关政策的执行不到位、具体措施不够细致、治理力度不够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市民的环保意识不强,随意地往湖水里丢弃秽物,尤其是库区上游的种植养殖农户在污染物排放上的不自觉,以及“地锅饭”和游人的“添油加醋”,最终导致南湾湖环境治理的不断反弹。

正如记者在《治理上游养殖污染仍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一文中所说,浉河区十三里桥乡、谭家河乡等乡镇的中小养殖户,由于受条件限制,养殖设备相当简陋,尽管有些实施了粪便“干湿分离”,但仍然没有达到“零排放”标准,而大多数养殖户对投入无害化处理设备显得有些“心有余悸”,虽然有些养殖户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因无力采取环保措施,只好听之任之,任由秽物排放到南湾湖里。而就我们的观察,库区上游周边乡镇的“地锅饭”日益增多,却没有一点环保处理措施,所有垃圾随意堆放、丢弃,最终只能是让本来就脆弱的“大水缸”去承受这些污染。更有甚者,那些“乡下游”的市民们,其随身携带的食品袋、野炊后的残余垃圾等不作任何处理,而是任意丢弃。凡此种种,不但加大了治理的难度,更让“大水缸”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殊不知,无论是住在南湾湖下游,还是住在南湾湖上游,其实我们饮用的都是“大水缸”里的水,如此眼睁睁地自我糟蹋自家的水缸,于心何忍?

保护我们的“大水缸”,你我共同的责任。我们需要的蓝天白云、山清水秀,并不是政府或者哪一个部门的事情;保护我们的“母亲湖”,需要每一个市民、每一个信阳人自觉的环保意识和自觉的行动。只有人人参与、互相监督,共同编织一张环保的大网,才能长治久安,才能让“母亲湖”干干净净,才能让子孙后代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