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保利

学风建设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内容。新时期全面加强党员干部的学风建设,坚持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对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重大意义。

始终保持加强学风建设的高度自觉

良好的学风是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素质的内在要求。学风正,则政治强,良好的学风使人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把学风建设摆到突出位置,通过端正学风,来强化党员干部学理论、用理论的自觉性主动性,从而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良好的学风是增强党员干部工作本领的必然要求。学风实,则业务精,良好的学风使人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学习是领导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学习是干好工作的第一需要,也是履行好职责的根本要求。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掌握新知识、了解新情况、增强新本领、驾驭新局面。

良好的学风是强化党员干部自律意识的迫切要求。学风浓,则作风硬,良好的学风使人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意识。培养良好的学风,有助于提升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自觉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懈奋斗;培养良好的学风,有助于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增强我们反省和克制自身贪欲的能力。

深刻把握学风建设的基本要求

正视学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党历来重视学风问题,学风的主流也一直是好的。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志缺乏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有的同志搞形式主义,学习不刻苦、不钻研,浮在面上,以学习装点门面等。加强学风建设,必须清醒地认识这些问题,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重视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

增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自觉性。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当作一种兴趣来培养,当作工作和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来对待,使学习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信念、一种习惯、一种价值取向、一种自觉行动,努力形成主动学习、竞相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营造讲学习、愿学习、比学习、会学习、促学习的良好风气。

推进学习与工作的深度融合。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学习研究,着眼于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眼于增强党性修养、提高精神境界,着眼于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理论,坚持学用相长、学用合一,促进学习成果和工作成果的相互转化。

积极探索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当前,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要坚持领导重学,形成重视学习的良好风气。加强学风建设,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首先要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对领导干部来说,良好的学风是其履行职责的重要前提,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来对待,做学习的表率,当学习的楷模,带动本单位、本地区的学风建设。实践证明,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主要党员领导干部重视学习,那么这个单位、这个地区的学习风气就浓厚,反之,则把学习当任务来应付,缺乏活力与生机。

二要坚持考评管学,形成学习至上的正确导向。加强学风建设,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要从偏重于对量的督查考核,转变为对质的督查考核;要从偏重于对投入的督查考核,转变为对成效的督查考核,要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与年度考核、干部升降挂钩,形成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

三要坚持典型带学,形成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倡导“崇尚学习、学习至上”的良好风气,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

四要坚持教育引学,形成持续学习的生动局面。必须本着注重创新、注重提高、注重实效的原则,策划主题教育,创新学习方式,促进学习载体多样化、生动化和主题教育的持续化、常态化。

五要坚持社会促学,形成人人爱学的高度自觉。加强学风建设,必须适应学习途径多元化、学习行为个性化、学习环境虚拟化的趋势,不断创新学习方法和途径,构建多层次、多功能、多渠道的学习教育网络体系,才能形成人人是学习主体、处处是学习场所、时时是学习机会的良好环境。

(摘自《河南日报》)

□张录平

推进党的基层组织活动走向科学化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最根本的活动是领导活动、执政活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要通过党的各级组织科学化的活动方式体现出来。各级党组织的活动分为党组织的内部活动和党组织的对外活动,党内活动即党的自身建设活动,党的对外活动即党的领导活动或执政活动。党组织活动方式的科学化即包括党内活动的科学化,也包括党组织对外开展活动的科学化。科学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活动目标要正确,组织内部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二是活动的有效性,党组织的活动要与一定的政治生态环境相适应,即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落后也不能超越客观实际;三是党组织的活动要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能够引领社会前进,体现活动的先进性与人民性。

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的科学化是实现科学执政的基本路径。在执政党的内部系统中,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政治理想、奋斗目标、重大决策要靠基层党组织去贯彻落实;在整个政治系统中,在执政党与群众的关系上,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把民众的政治主张、利益诉求输入党政系统的第一道入口。

党的基层组织活动要走向制度化。制度化是指群体和组织的社会生活从特殊的、不固定的方式向被普遍认可的固定化模式的转化过程。制度化是群体与组织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也是整个社会生活规范化、有序化的变迁过程。第一,党组织要通过制度化的活动,规范社会秩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走向成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益关系复杂,各种制度尚不成熟,利益博弈规则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整个社会还没有真正地走向成熟、规范和有序。作为执政党,必须通过制度化的活动使得各种利益有序表达、政治参与有序扩大,利益博弈有序进行、政治民主有序推进,市场有序竞争逐步形成。第二,党组织要通过制度化的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第三,党组织要通过制度化的活动推进党内制度建设,使党内生活规范有序,推进党的自身成熟,实现执政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基层组织活动要走向民主化。一是党内成员是平等的,只有分工不同,而不能依贫富贵贱,职务高低出现身份区别;党内的不同观点探讨是平等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需要通过相同的程序与平等的竞争加以甄别。二是党的基层组织与民众的关系是平等的、合作互动的关系,不要把党的领导建立在权力的基础上,而要建立在权威的基础上。

党的基层组织活动要走向开放化。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信息传播速度快,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使得各组织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社会的流动性显著增强,任何组织都脱离不了环境与其它组织的影响。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队伍建设、作风建设方面等无法回避外来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更加复杂多元,党在保持自身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独立性与纯洁性方面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更大的风险。虽然如此,也不能使党的活动固步自封。党的活动要走向开放化,就是党的活动要主动融入社会发展中,融入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不断吸收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摘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