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高晶晶)为提高我市城区管网排水能力,自7月初开始,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惧高温,全力对城市路面积水点进行改造,目前,工程已完成过半。
据市市政管理处业务科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改造工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改造积水点、增设截洪沟、设水位标尺。全市共有23处积水点需要改造,截至目前,已经完成19处积水点改造,预计近期将陆续完工。在这些积水点,施工人员通过增设雨水收水口、增设连接支管、疏通现有排水设施等措施,提高下水管道排水能力。市区中环路、四一路羊山新区方向、楚王城、北京大街白坡处等立交桥需要增设截洪沟,由于工程量大,目前仅四一路完工,其它的路段仍在紧张施工。市区中环路、四一路、平西、楚王城、龙江路等立交桥涵洞两侧2米高的水位标尺已经安装完毕。水位标尺的作用主要是提示立交桥涵洞积水量,当积水达到30厘米高时,车辆不宜通行;当积水达到50厘米高时,涵洞禁止行人通行。
每年的强降雨都使市中心城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部分区域、道路、立交桥涵洞出现积水,导致交通受阻,部分路段甚至交通中断。为避免这种现象再次出现,今年全市防汛抗旱会议召开后,我市相关部门立即行动,组织人员对中心城区积水点情况进行普查,制定积水点改造方案,市水利、规划、城管综合执法等部门联合对方案进行论证,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施工改造。从管道设计到路面开挖,再到铺设新管道,各级各部门层层把关,施工人员日夜加班,力争早日完成改造工程。
“这个(工程)很好,不仅能够缓解局部积水问题,防患于未然,而且更能方便我们以后的出行!”一些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