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东阿县检察院以诈骗罪对王某等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同时督促公安机关向200余人退还赃款50余万元。经审查,2011年12月中旬以来,犯罪嫌疑人王某等6人以做慈善为名,打着推销“雪猪油”、“骨胶原”等保健品的旗号,自称是韩国医学研究生、保健讲师,带着北京慈善总会“刘部长”捐献的200万元物品来东阿县做慈善事业。仅一个月时间,就骗取了200多名群众的信任,销售所谓保健品共计50余万元,其中90%以上的受骗对象是老年人。

充分挖掘老人心理,“四送”关爱

在这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围绕老年人的心态开展“四送”活动,让老年人从心理上难以拒绝,再进一步实施诈骗。一是送小便宜。利用老人省吃俭用贪图小利的心理,他们采取送牙刷、营养快线、早餐费等形式,吸引大批老人早晨六点前到他们所谓的“会所”学习听课,风雨无阻且乐此不疲。二是送感情。在所谓的海外归来研究生讲课推销过程中,他们大谈老人年轻时生活的种种不易,现在老人独居生活的苦难等等,似乎表现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中华传统美德。现场主讲人授课时感情四溢声泪俱下,表现出对老人的同情关心尊重和理解,老年人听课时热泪盈眶萌生情感共鸣,于是逐渐消除了戒备心理,对骗子产生了胜似亲人的信任和信服。三是送健康。他们打着“塑造21世纪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高素质的和谐老人”的幌子,请“专家”、“医生”、“企业老总”、“顾问”等大讲特讲保健品的神奇功效,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利用老年人文化低易轻信的特点,想怎么讲就怎么讲,什么出彩就讲什么”,从而骗取老人对保健品的青睐甚至迷信。四是送大礼。他们以慈善家捐款200万元送给在场老人的名义和请“企业老总”、“现场赞助”的方式,以免费查体赠送保健品为诱饵,开始时买一送一,发展到返还老人购物款,尝到甜头的老人口口相传骗子们守合同重信用,买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也越卖越贵,最后一次卖完便卷款而逃。

“温水煮蛙”,老人咋个“逃脱”

办案人员分析说,老年人之所以容易受骗,有其自身特点:一是贪财心理。对白送、中大奖等宣传,从心动到行动,有的老人先是贪图听课时送的牙刷、营养快线、早餐等小恩小惠,逐渐迷信能够白白得到价格贵重的保健品,贪财思想比较重。二是从众心态。面对众人的参与,加上“托”的哄抬氛围,不免人云亦云,随众参与,失去自我认知和判断,而且已经获利的少数人,又成为其榜样,从而更加轻信骗子的谎言。三是侥幸心理。认为参与的人多,骗子不敢也不会欺骗众人,看到别人中奖(其实是托),奢望自己也能中大奖,就继续参与等待中奖机会。四是“温水煮蛙”现象。刚开始时,老人买10元、20元的产品,随着不断的返利,逐渐放松警惕产生麻痹思想,不知不觉越陷越深,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例如本案的受害人之一张某,开始买20元的产品,返还给她早餐费20元,后来买150元的产品,返还给她同价值的免费查体,逐渐是500元和800元,均是当场返还购物款,最后一次买了3000元的保健品,讲好第二天返还,当晚就人去楼空了。五是“养生”作怪。对“闲钱、闲空、闲人”一族,养生保健备受青睐,加之养生保健知识的匮乏,使老年人容易迷信诈骗者的产品信息,给诈骗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诈骗分子再狡猾,但只要不贪图利益就不容易受骗。”办理过多起诈骗案件的办案人员如是说,并对群众防骗提出技巧。一是树立自警意识,遇到送礼品免费讲课服务时,特别是周围有群众积极参加和陌生人(可能是“托”)获奖时,时刻警醒自己保持清醒的认识,不参与、不心动、不眼热,杜绝上当受骗的可能。二是消除跟风心态。面对花样翻新、手段隐蔽的诈骗,不能随波逐流从众参与,做到不听不看不信,保持正确的认知观念。三是端正健康理念。老年人讲求健康无可厚非,但要注意从正规的媒体和医疗机构获取科学的保健知识,学习正确的保健方法,不能听信小广告野宣传。四是破除贪财心理。面对所谓的买就送,买就中大奖,慈善家为社会做贡献等宣传,提醒自己“天上不会掉馅饼”,坚决不贪意外之财。

(摘自《检察日报》贾富彬  程 利  刘大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