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骆中宪 黄 勇)近年来,罗山县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培育主导产业,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创新推动产城融合,产业集聚区发展渐入佳境,目前已入驻企业53家,今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25%,利税4亿元,同比增长17%,吸纳从业人员1.2万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培育电子主导产业:打造罗山的“硅谷”

“罗山县交通便利,投资环境优越,我们的产品符合罗山的产业规划,所以总公司最终决定把分厂选在这儿,机器搬进来就可以生产,我们已正式投产8个多月了。”罗山县大忠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协琴带着笔者一行参观工厂时边走边说。

电子产业是罗山县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今年以来,罗山县委、县政府围绕市、县确立的信罗一体化发展目标,提出工业经济一体化先行,将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定位为电子,主要考量就是围绕信阳电子产业,做好零配件和初级产品生产及相关组装加工工作,主动为信阳电子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打造罗山的“硅谷”。

为做大做强以电脑、通信设备(手机)及其周边配件生产为主的电子产业,该县重点抓大忠电子年产600万件电子变压器、同裕电子年产5000万件电子散热器、茗辉塑胶电子年产500万件塑胶五金电子制品、鑫盛电子年加工电路板50万平方米等项目,培育一批电子产业的龙头。

“我们是富士康、华硕、格力、精英等知名大公司的配套电子企业,产品销售辐射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郑州乃至全国。”站在刘协琴总经理的办公楼内,环顾四周,众多电子企业比邻而居。

该县产业集聚区规划的电子产业园面积4平方公里,建设4层标准厂房26套22万平方米,预计入驻电子类企业30家,总投资达到40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电子产业园已发展到0.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7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亿元,利税0.5亿元,就业人员3100人。

土地集约利用:节约600亩

土地是制约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突破这个瓶颈?罗山县把工夫下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上。规定凡是投资规模在3000万元以下的项目,原则上入驻标准化厂房,不安排单独选址建厂;投资规模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根据投资总额、投资强度、生产需求来确定征用土地面积。

引导企业树立立体用地观,鼓励建设标准化厂房。集聚区内有17家企业自建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在安置小区规划100亩土地,建设5万平方米中小企业创业园服务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职工住宿、餐饮等全方位服务。据测算,仅通过建设标准化厂房和创业园服务中心,集聚区就节约土地600多亩,达到了促进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双赢效果。

加大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向存量要增量。该县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投资53.5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6亿元。工业用地建筑密度为45.1%,工业建筑容积率为0.8,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为190万元/亩,单位土地平均产出达到133万元/亩。

推动产城融合:“我们也是城里人”

城市依靠产业增活力,产业依托城市添生机。罗山县树立把产业集聚区建成优势产业培育区、城镇发展带动区的理念,把产业发展布局与推进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产城融合。

坚持把村庄迁建、保障性住房、拆迁安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组团捆绑、联动开发为重点,统筹推进城市功能区与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全面提升产城互动发展水平。

优先将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向集聚区倾斜,着力解决集聚区企业职工居住问题。

加快110千伏变电站和投资32亿元的燃气电厂项目建设,解决电力等能源不足问题。累计投资8亿元,实现了供水、排水、排污、道路、供电、通信、网络“七通”,承载能力大大增强。

“我家就住在这附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我们跟城里人没什么两样。”二十来岁的小李欢快地向厂里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