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临近春节,台风刮过来冷得没法出门,同去的一位女同事冻病了。”一连七八天,周德宝找到当地劳动部门,没想到劳动部门也不管。马上就要过年了,最后没办法,跟工厂协商,工资不要了,周德宝几个人凑了点钱把人全部带了回来。
周德宝说,那次维权是最失败的一次。
20多年的经历,周德宝逐步成熟起来。他摸索出一整套招工、用工、培训、维权经验。在他看来,农民工和用工企业就是他的全部。20多年来,他往深圳跑的次数不下两百趟。有同事调侃他:“跟农民工在一块的时间,比陪老婆时间都长。”
“一号农民工”·“土专家”·“人事顾问”
在固始县农民工看来,周德宝就是“一号农民工”。
在与用工单位协商及办理进京证件过程中,周德宝常被当成农民工的头,受尽白眼,什么难听的话都听过。就这样,在他的努力下,固始县农民开始由过去自发外出务工转向有组织的输出。一些人多年在北京等地务工,他们已经把务工地当做自己的第二个故乡。
在当地政府眼里,他又成了“土专家”。
为了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周德宝的带领下,固始县在外建立48个驻外劳务工作站,36个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拖欠工资案件数千起,处理工伤事故近500起,索赔金额2000余万元。
而在用工企业看来,他就是企业的“人事顾问”。
在固始,一些针织厂招工难,而一些陪读妈妈喜欢打麻将,对学生成长环境很不利。为此,周德宝让工厂把设备拉到学校附近,陪读妈妈下班后给孩子做饭,做完饭还可继续工作,陪读挣钱两不误。
近年来,为了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周德宝千方百计与各高校、企业、厂商联合,推行学生双职化教育,同时把学员送到厂家学习、培训,大量蓝领就从此出来。
“还有三个愿望”
在20多年的劳务输出工作中,周德宝服务农民工,研究劳务经济,总结出一整套培训、运送、管理、维权经验,尽心尽职地为固始县50万农民工大军服务。
2004年以来,在服务当地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同时,周德宝配合新闻媒体宣传劳务经济200次左右,接待省内外参观学习近2000人次,协助国家、省、市有关部门调研、调查劳务经济、回归经济30余次,撰写劳务输出工作文章10余篇。
“我有三个愿望:成立劳务输出服务局,建立高规格劳动力市场;设立信息网站,通过信息网加强与全国各地劳务市场联系,为外出务工农民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周德宝说。
在周德宝心中,所有的愿望都和他25年来始终关注的固始县农民工的利益息息相关。他已经痴情坚守了25年,但依然乐此不疲,他说还会坚持做下去,这一生,都只想做这件事情——为了家乡的农民工兄弟顺利务工,操再大的心,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