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 炜

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周德宝都在做着同一件事:负责固始县的劳务输出工作。从1988年至今,他先后培训过数十万农民工,向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输送农民工数百万人次,他为万余名农民工讨过工资,化解过矛盾,维护过权益。

他通过服务农民工,研究劳务经济,总结出一整套培训、运送、管理、维权经验,为固始这个劳务输出大县劳务输出工作积累了可贵的经验,固始县顺利完成了从“劳务输出”到“劳务产业”再到“劳务经济”的嬗变,现在每年实现劳务收入35亿元,占全县GDP近1/3,是全县财政收入的10倍多。劳务经济已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擎天柱。

“跟农民工在一块的时间,比陪老婆的时间都长”

1988年,固始开始有组织地向外输出农民工,作为第一批有组织进京的农民工负责人,周德宝先后多次跟用工单位和官方协调。

“那时候进京打工不像现在这么容易,进京审查也非常严格,首先得了解哪些地方用工,跟用工单位协商好之后,再去申请进京指标。”周德宝说,“前后协调下来,把人都安排好需要一个月时间。”而这一个月期间,周德宝不是住在亲戚家的楼道内,就是跟工人一起睡在工棚内。

2007年,江苏一企业到固始一个乡镇,准备投资兴建服装厂,在交完2万元的订金之后,招了50多名熟练工人,到江苏集训3个月。

“当时招的全部都是熟练工人,在北京、广东每个月都能拿两三千元,但都是想在家门口打工,可以不跑那么远了。”周德宝说,“当时把人招齐,我亲自把工人送到江苏。”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工作环境太差了,在偏远的山村不说,天太冷了,被子也太薄,吃饭也很不习惯,一天三顿都是大饼,只有咸菜和煮白菜。年轻的小姑娘们手都冻肿了。有的工人不适应,有人就想走,但对方一分钱工钱都不给,还把大门锁上了。”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