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 炜

三次出差到福建,因种种原因不能去看福建享有盛名的土楼,这次入闽,我特意嘱咐同行者,抽出时间到土楼看看。

在漳州市打拼的固始老乡得知我的想法后,哈哈一笑:“不就是去看‘四菜一汤’吗,我们夫妇两个带老乡去看就是了!”于是,两口子每人开一辆车,朝着位于福建南靖(隶属于漳州市)的田螺坑土楼群出发。

在路上,老乡王女士一边娴熟地驾驶着车辆,一边用一口地道的固始口音给我们讲述她所知道的关于“四菜一汤”的故事:说的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情报局通过卫星发现中国福建省内有3000余座不明建筑物,呈巨型蘑菇状,与核装置极相似。不过让美国人纳闷的是,新型的卫星可透视高大建筑物,但对这3000余座建筑毫无办法,可见中国核能研究已登峰造极。于是派两位美国夫妇以游客身份来查看,就来到了南靖的田螺坑,眼见为实,一看就知道咋回事了,美国夫妇就欣欣然吃饭,点了四个菜一个汤,饭后就又沿途转了一个地方,登高一看,乐了,那下方崇山峻岭中的四个圆形的土楼和一个方形的土楼不正是中午吃的“四菜一汤”嘛?从此,福建土楼“一举成名天下知”。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说着话很快就到了,在景区售票的地方,一个自称是导游的青年人走到车前,声称让他买票不仅可以每张票价减去十元,而且还可以负责免费导游,当场成交。随后,这位年轻人并没有上我们的车,而是驾着摩托车往山内行驶,原来,距离景区还有一段路程呢。

大约又行驶了十多分钟的车程,我们进入一个叫塔下村的村里。导游停下来告诉我们说:到了,这是此行的第一站。或许是怕我们说村庄没有什么看头,小伙子赶紧解释:可别小看我们这个村,这可是福建有名的长寿村,全村1600个人口中,60岁以上的就有220多人,其中80岁到90岁老人30多个,近20年中全村有6位百岁老人。这话还真起了宣传作用,我立即肃然起敬,心中暗忖:那得看看,取取真经也好。

村子不大,一条宽阔的河流从村中穿过,不远处就是群山环绕,环境的确优美,由于成为旅游景点,村民沿着自己房前的路边摆摊做点小生意,无非是卖点自家种的一些土特产之类,价格都很便宜。我留心到刚才小伙子提到了我们的字样,就询问:莫非你就是这个村里人?小伙子憨厚地一笑,是啊,是啊。正说着话,路边摆摊的一个老太太冲他说了一句:孙子,要把客人都服务好!小伙子赶紧答道:放心吧,奶奶。好嘛,敢情他真是这个村子的人呢,这样的导游我还真的是第一次遇到。像这样的情景,那自然更是从未有过了。

转了几圈,本来还不到吃中午饭的时候,但想到这是长寿村,就让小伙子张罗在村里找个地方吃饭。就餐的地方其实就是类似家庭食堂的小饭馆,菜上得很快,都是村民自己种养的,土鸡、土鸭(这里叫健美鸡、健美鸭)、菜干、糯米酒等农家特色美食,由于这里旅游还在起步阶段,加上山里人淳朴,端上来的还真是纯正的土鸡汤,由于贪吃,菜吃得很快,陪同的老乡急得直搓手,两口子不停地检讨:没有办法,点不出菜,该上的都上了,这里就没有什么可点的了,就只好把一些好吃的菜再上了一份,老乡的盛情弄得我们不知道说什么好,啥也不说了,接着吃。

由于我还惦记着“取经”的事,趁他们还在海吃的时候,赶紧溜了出来,走了几户人家探寻长寿之秘诀。有的老人听不懂我的话,有的老人听了只是乐:啥秘诀不秘诀的,祖祖辈辈都这么过。还是一位健谈的退休老教师满足了我的好奇心:这里环境好,素食为主、爱劳动、子孙孝敬。这应该就是塔下村村民长寿的一个基本因素吧。临别,老人还不忘谆谆告诫:年轻人要想长寿,最重要的是管住自己的嘴,别吃那么多好东西。

嘴里念叨着老人告诫的话,心里暗暗窃喜,幸亏没跟他们一样,还在猛吃。饭后,我们再次乘车往第二个景点赶,不大工夫,路边一个标识牌上写着“东倒西歪700年”的字样,牌子的右边不远处突兀地立着一个犹如城堡一样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我的心里一阵激动:土楼已在不经意间,就这么猛然地闯入了我的视线!

之前我看过央视的相关报道,得知这个叫“东倒西歪楼”的裕昌楼,可不一般。以斜而不倒闻名六百多年的比萨斜塔,其倾斜度只有8度,比萨斜塔的斜,是塔身整体的斜。单从塔体来看,每一处结构还都是横平竖直,中规中矩的。而眼前这个貌似“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长出的蘑菇”的大家伙,最大斜度达到15度,最底部的木柱和最顶部的木柱却是保持在同一条轴线上的。裕昌楼的斜,是局部结构的斜,就像今天的央视新大楼,有惊无险,斜而不危。

尽管多次在画面中看到过有关土楼的报道、图片,但真正走进土楼,还是立即感受到了独特的震撼:每一个土楼都是相同的结构,一个大门,进去就是一个大的环形空地,四周是三到五层的楼。这座建于元末明初的圆形土楼,建造年代较比萨斜塔仅晚十几年。共有五层,房室270间,据介绍,最多的时候可以同时居住700人,令人震撼的地方是从三层开始,楼内回廊木柱便从左向右倾斜,而第四层回廊的木柱又以同样斜度反方向从右向左倾斜,两层楼的木柱看上去东倒西歪。据称,几年前一个小伙子曾带着从外面结识的媳妇回到这里生活,结果新娘子看到三层以上歪斜的样子后,死活都不敢在那住,先在没有歪斜的一楼二楼凑合,直到20多天后才被连哄带骗地拽上了三楼生活。

随着这座土楼名气的见长,来此旅游自然成了不可阻挡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是游客如云,于是乎,过去一楼用作厨房的场所,现在清一色的变成了小卖铺,并且全部延伸到门前的走廊,所卖的产品可谓琳琅满目,仔细看看每个小摊,还有很有特色的,当地的木制品、斗笠、草帽、土楼的书籍、照片、地图、小玩具、茶叶、木耳、香菇等土特产,纪念品应有尽有。别的旅游类产品我也不感兴趣,但口渴却让我把目光投向一个个卖茶叶的店铺,除了福建著名的金骏眉、大红袍等茶叶外,还有一个名为“土楼红美人”的茶,吸引了我的目光。天气炎热,卖茶姑娘善解人意,主动泡上一壶“土楼红美人”让我随便喝。还真别说,这个“土楼红美人”尽管名不见经传,但身在土楼之中的时候,品尝着“土楼红美人”,还是别有一番茶味在心头。

同行者忙着拍照留念,我忙着凑到一个旅游团队里听那个导游介绍这里的情况,原来,这里还真和我们信阳人有关呢。导游介绍说,土楼起源于唐初陈元光建漳时打造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是闽南地区自唐以来“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之所以建得这般牢固,主要得益于使用的材质,土楼利用不加工的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揉、舂压、夯筑而成,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

看来我是来对了,此行正是为《开漳圣王陈元光》剧组赴闽粤演出而来,无意中来到陈将军曾经苦心经营的一些地方参观,那也是造化所至啊。当然,陈将军是想不到这点的,更想不到的是其后土楼越修越大、越建越好,竟然以其神奇的聚落环境、特有的空间形式、绝妙的防卫系统、巧夺天工的建造技术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令世界瞩目。

正坐在土楼内的一个店铺旁边,仰望土楼的天空遐想时,同行者按下了快门,于是便有了一张别具一格的照片。由于土楼注重保护,所有游客到这里原则上是不能上楼的,也只能抬头仰望,东瞅瞅、西看看,再加上一番感慨罢了。

接着往前走,赶到第三个景点的时候,就更简单了,从上往下远远看去,这是一个四个圆楼围绕着一个方楼,感觉就像餐桌上的“四菜一汤”,到了此处不得不叹服当年那对美国夫妇独特的眼光,当然只能远远地观看,是无法走近的,到了这么一个有名的景点,依然不能免俗,那就跟风拍上一张照片留着纪念吧。

由于当天晚上还有演出,我们一行在导游小伙子的带路下,向着山下赶路,到了路口,小伙子停下了摩托车,和我们示意并挥手作别,我赶紧也把手伸出车外,朝着身后的小伙子还有那山中的南靖土楼群挥手、再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