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南湾湖,又称南湖,素有“豫南明珠”、“中原第一湖”的美称。她既是著名的国家AAAA级风景区,也是中心城区60多万人饮用水的“母亲湖”。近年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高度重视南湾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市环境保护局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河南省信阳南湾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规定的职责和管理权限,强力推动南湾库区周边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加大水质监测力度,建立完善南湾水库饮用水源保护预警机制,与监察、城管执法、公安、南湾湖风景区管委会等部门和单位联合行动,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禁餐”、“禁泳”、铲除地锅饭等专项执法行动,使南湾湖周边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改善,南湾水库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那么,南湾水库在饮用水源保护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呢?在市环境保护局采访时,邵兵副局长告诉记者,从今年上半年南湾水库及入库河流水质的监测数据来看,南湾水库水质总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她告诉记者,尽管《条例》已经颁布,但由于受体制等因素影响,极个别部门和乡镇领导认识仍不到位。有的认为南湾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只是某个部门的事,和自己关系不大,工作上推一推动一动;有的一味强调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存在畏难心理和严重的“等靠要”思想;有的只满足于开开会、发发文,工作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切实有效的落实措施。南湾上游部分乡镇仍在违规上马建设与饮用水源保护无关甚至污染水源的建设项目。随着发展经济和旅游开发的需求,库区上游污染水源的污染因素仍然存在并在局部有所发展。由于受利益诱惑,环湖上游乡镇仍存在养殖污染问题,部分养殖场外排的粪便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露天堆放或排入河道,最终流入水库。库区上游种植茶叶、板栗等,都不同程度使用农药杀虫、除草或使用化肥来提高水土养分。这些农药和化肥的残留物经过雨水冲刷后直接排入水库,从而影响水库的水质。加之近年来信阳持续干旱少雨,水库库容急剧下降,这些都给南湾水库水源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源条件的优劣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直接关乎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各职能部门把南湾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纳入本地区、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制订方案、完善措施,真正把《条例》规定的职责和管理权限落到实处。
谈起如何治理,邵兵告诉记者,要彻底根治南湾湖库区污染,首先要狠抓《条例》的贯彻执行。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市”和“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要求,本着对政府、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在治理南湾湖污染问题上,在思想上同心、安排上同时、行动上同步。各部门各司其职,联合行动,共同做好南湾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其次,为从根本上完成南湾湖污染治理任务,市环境保护局和南湾水库管理局一起积极申报项目,南湾湖被国家财政部、环保部列为全国17个重点湖泊生态保护试点项目之一,为南湾饮用水源的保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今后,我们将按照国家重点试点项目要求,为彻底改善南湾湖上游污染,努力满足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对水源地水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