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诗平
8月8日上午,郑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12第四届中原网盟年会在郑州召开。会上,郑州“手机问政”平台正式上线,网友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实现“心通桥”无线问政。通过“手机问政”平台进入“心通桥”版块,网友即可轻松找到各职能部门的对应版块,像在电脑上一样浏览和发帖,实现“心通桥”手机问政,职能部门的管理员也可以通过手机,对网友诉求进行处理和回应。
网络时代,公众表达民意的渠道越来越多,郑州市开通“手机问政”平台,其目的就是希望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一座心桥,通过手机网络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这种做法与以往“网络问政”有诸多相似之处,不同点在于,在手机已经基本达到全民普及的情况下,“手机问政”似乎比“网络问政”更加便捷迅速、随时随地,因此也理应收到更好的效果。但是,从以往“网络问政”的实践看,“手机问政”要问到实处,还有工作要做。
首先,“手机问政”贵在“真问”。“手机问政”要问到实处,就不能走马观花似地作秀,更不能叶公好龙,端着问政的架子,群众真地反映问题来了,却又唯恐躲之不及,如果那样,就只能让人备感失望。“手机问政”要“真问”,就不仅要“网上问事”,“问”百姓心声,“问”民生疾苦,“问”金玉良言,倾听最基层的声音,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更要“网下问人”,把解决问题作为最终目的。只有“问”在关键处,“问”到心坎上,才有“含金量”,才能问真情。
其次,“手机问政”重在“真答”。“手机问政”始于“问”,重在“答”。如果只问不答,也就失去了意义,甚至有失职之嫌。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针对群众留言情况,分门别类认真进行处理,做到“有问有答”、“有问必答”,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只要“答”得及时,“答”得响亮,“答”得精彩,就能树立公信,赢得民心。
再次,“手机问政”要形成长效机制。“手机问政”不是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有充分的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要根据群众评议、回复率、回复时限、回复质量、办理率等项目进行综合考评,使手机问政各层次、各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监督和落实。
最后,“手机问政”不能代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手机是载体,问政是根本,民众对于手机问政的期待,是希望所问之政能够得到切实解决。再发达的交通工具、信息手段也代替不了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的交流融合。因此,手机问政只有实现网上沟通与网下调研的相结合,实现网上与网下的全面联动,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