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 炜
在台湾,真正轻松收复我那挑剔的胃,不是什么大餐、快餐和特色餐,而是各类道地的台湾小吃。
台湾号称“美食王国”,吹得难免大了些,但说台湾小吃颇有特色,我觉得不算过分。
真有这么好吗?有!容我费些笔墨,一一道来。
台湾小吃,多彩多姿。先从几个名称听起来怪怪的说起吧。
台南小吃棺材板,别看名称听起来似乎不吉利,但台湾人爱吃。据说在上海和南京,一经引进,十分的抢手。其实,“棺材”只是一块面包,将中间挖空,填入鸡肝等作料,然后再盖上一块面包,油炸着吃。棺材板的由来有一段有趣的小典故。据说,在三、四十年前有一位姓许的师傅,在创建这个点心时心血来潮,忽然觉得这个点心,怎么看怎么像棺材,于是就决定命名为棺材板。或许是由于口味特殊,加上拜怪名之所赐,寓意升官发财,不少人竟冲着这个“好口彩”而来,于是乎就成了名吃。值得一提的是,棺材板一定要趁热吃才好吃,这是因为放在里面的馅料,它的成分含有很高的面粉质,放久了容易变酸,自然就不好吃了。所以棺材板的小吃摊,都是采用现点现炸的方式。
在台湾有名的“士林夜市”,小姨非要让我接连吃下3块棺材板,希望讨个好口彩能官升三级,发财发财再发财。棺材板并不大,形式上有点像湖南的油炸臭豆腐,别说吃3块,要想吃饱,十块八块也未必能行。
香酥的外皮,脆甜的菜馅,加上鲜美的肥蚵,淋上油膏跟辣椒酱,就是常见的台湾小吃——蚵嗲。
蚵嗲是台湾相当普遍的小吃,蚵就是牡蛎,嗲我未能考究原意,但小吃店招牌或媒体多以近音的汉字“嗲”取代。蚵嗲普遍的做法是以平勺抹上米粉,将拌匀的菜馅与鲜蚵铺放其上,再以一层米粉淋覆于上,香气浓郁的韭菜,淋上油膏、辣椒酱一同入口,是一道食材朴质但搭配巧妙的小吃美食。
碗稞、虱目鱼肚汤本是台湾南部的地方小吃,听说也是阿扁小时候最爱吃的。民进党执政期间,台湾“平民总统”陈水扁最爱吃的这些稀奇古怪的小吃,马上也随之攻占了台北市,晋升为“国宴”菜肴,台南小吃从此在台北市独领风骚。现在虽说阿扁收监了,但台南小吃却依然风靡全台湾。
再介绍几个名字不怪,但味道和吃法让你见怪的小吃吧。
包子很常见,可是在台湾我却真没注意到哪里有卖的,倒是发现很多地方卖饼子。台湾的饼子做的虽然不尽相同,吃的口感和味道也大不相同,但是一般都是松脆甜样样占全。在台湾的一些夜市卖的有“大饼包小饼”,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很好奇:这算是哪门饼子啊?正准备下手买份尝尝,一抬头,看到旁边还有一家卖的是“大肠包小肠”。趁着小姨她们去选别的小吃的时候,我跑过去两样各买两个,吃一口大饼包小饼,再吃一口大肠包小肠,一边吃我一边得意,估计当地人没我这样吃的,那个味道嘛,只觉得每一口都是人间美味。
猪脚,我印象中应该是趁热吃,而在台湾的小吃里,最负盛名的万峦猪脚反而应该放冷了再吃,吃起来确实很好,这可能也是台湾食味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吧。
排骨汤,也是很普通的吧,可是在台湾却别有一番滋味。由于味道特别,我就请教并记下其具体做法:选用新鲜整齐的排骨,先煮去血水,斩成小块,再将鲜脆的大白萝卜切成块,与排骨一起用文火慢煮。几个钟头之后,清澄的排骨汤才算烹制成功。排骨软烂不糜,萝卜透明似玉,精华尽在汤中,轻啜一口,那清香的原味,不油不腻,清香鲜爽,十分惬意。
另外,还有一些小吃“挂羊头卖狗肉”,竟然生意爆棚!去盛名远播的台北西门町吃那里的招牌菜“鸭肉扁”,不曾想,等到端上来一尝,竟然是鹅肉的味道。我大惊,会不会是小伙计去买鸭子的时候,看走眼啦?
正想找事,一抬头,看到店里的宣传画上面分明写到:本店只卖土鹅、米粉和汤面,鹅肉是经过烫后轻度烟熏的,而汤面、汤米粉的汤头亦有独到处,所以,“鸭肉扁”不加任何味精而清爽鲜甜。
哪怎么想到要叫这么个店名呢?赶紧找来店老板询问,原来,“鸭肉扁”创业于1950年,最早曾卖过两年的鸭肉却生意平平,改卖土鹅肉后生意好转,从摊贩到现今两层楼店面,经营到了第三代,有口皆碑,闻名遐迩,即便非用餐时间也座无虚席。
据店老板张仁和介绍说:扁是他父亲的绰号,沿用其父亲创业时的店名到现在,鸭肉扁卖的其实是比较特别的鹅,就是土鹅,学名叫“狮头鹅”,是从中国潮州引进台湾饲养的。此鹅肉质朴实而鲜美,被视为鹅肉的上品。”
分明是一起典型的“挂鸭头卖鹅肉”,欺骗消费者,不知道台湾工商部门为什么就不去查查,就是不罚两个钱,至少也可以白吃他几顿哉!竟然让这么一个店面立足在竞争激烈的西门町饮食圈,一晃就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创造了台湾小吃的一个传奇。
香滑嫩甜的九份芋圆、浓郁可口的花莲扁食、嚼劲十足的彰化肉圆、鲜美无比的淡水海鲜……
让我大快朵颐的台湾小吃,就是这么的多样化,这么的令人垂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