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 光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电网进入大负荷运行时期,7月21日、22日,信阳电网日供电量接连创历史新高。在关键时段,输电线路的安全平稳运行不能有任何闪失。

7月24日,是大暑的第3天,信阳气温达35摄氏度。巡线员吴川和甘一泉一大早就准备好了装备,今天他们要巡视的110千伏宝茶线担负着市区的供电重任,位处信阳市近郊山区里,全线24基铁塔大部分架设在树林中。记者跟随他俩首先来到110千伏茶都变电站,从第24号铁塔开始巡视。

24号铁塔立在变电站后的山坡上,距离很近。我们兴冲冲地进发。附近正在平整山地,但与铁塔还有些距离。见甘一泉正在做记录,记者问道:“这也记呀?”“是的,这是一个隐患。万一他们继续扩张,将会危及塔基,若使用超高机械可能碰到导线。我将此情况报告给电力设施保护班,让他们来监控,防止意外发生。”

23号转角塔与24号相距不到10米,是三条线路交会点。吴川拿来望远镜,观察每一条导线,确认无隐患后才离开。虽然汗流浃背,但只进行了半个小时,记者感觉很轻松。

22号铁塔位处山顶,因为线路隐藏在树林中,记者只能根据吴川的介绍判断大致位置。前往没有路,吴川走在前面带领记者在树林中穿越灌木林。灌木林中藏着一些不知名的荆棘条,羁绊双腿不说,还刺破厚厚的工作服袭击我们。没办法,我们只能相互配合,手脚并用,或踩在脚下不让反弹,或举过头顶避之。刚走不到20米,记者就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两腿发酸、脚步沉重。这才走多远呀就出现如此疲态?记者也不好意思提出就地休息,硬着头皮向上爬。而吴川则比记者强多了,虽然浑身汗透,但步履轻快,看不出疲惫。

在山区巡线会遇到野兽、虫蛇、迷路等危险。一次甘一泉雨后巡线,路过一个涨水很深的水塘,走在狭窄的塘埂时,一脚滑进池塘中。不会游泳的他拼命地抓住几根杂草,才未出大事。他喘息未定地坐在塘边稳定情绪,无意中发现一米远的地方有一条长蛇盘成一盘,头部高高抬起,一副准备攻击的架势。他本能地一跃而起,跳过蛇,飞快地冲到山顶。情绪稳定后,他还在后怕,也惊讶自己的潜能。“不但如此,有时因清障还会挨打!”甘一泉撩起额头上的头发,露出伤疤。信阳多雷电,22号铁塔位处山顶,极易落雷。在吴川的记忆中,这里几次落雷引起线路跳闸,已进行防雷改造。“你们看,那串复合绝缘子最下方是玻璃伞裙。若落雷了,它就会破裂,我们一眼就能发现。”吴川说,一些新科技的大量使用,也提高了巡线效率。吴川同甘一泉一起仔细检查接地线,用扳手拧试每个螺丝,不留任何隐患。考虑到天气炎热,在前往21号铁塔时,吴川没有抄近路,尽量沿着有风的山梁前进,然后再向山下穿行。

翻过这座山,我们巡完4座铁塔,已是上午11时,记者的体力也透支得差不多了。考虑到记者的参与多少也耽误他们巡线进度,记者带着遗憾与吴川他们道别,踏上了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