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在市纪委监察局领导的带动下,各县区纪委监察局领导纷纷行动,到基层,听民声,解民忧。浉河区纪委监察局开展以“我来听你说”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信访举报工作项目建设,全体机关干部带着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走基层、进民户,了解民生,解决问题。该区纪委监察局明确走访民户数量“54321”标准,即区纪委书记、副书记每人联系5户,常委每人联系4户,副局长每人联系3户,机关各科室主任和科室负责人每人联系2户,一般干部每人联系1户,并以联系户为基点,以点带面地展开走访活动。在走访中,纪检监察干部职工和群众成了好朋友。目前,该区纪委监察局干部职工先后走访100余户,解决涉及群众利益问题20余件,涉及政风行风问题30余件。

平桥区纪委监察局在开展信访举报工作中,明确把案件查办与走访群众相结合,深入基层,走访群众,认真细致地做群众工作,要求每位包案领导每天写出走访群众工作笔记,详细记录解决问题的工作进度和尚未解决问题的矛盾焦点,积极与信访件反映的属地管理部门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当群众的贴心人、指路人。明港工业管理区马楼村祝某,在与本组村民山林纠纷中因管理区处理不当,多次上访。该区纪委监察局经过排查、筛选,决定把此件作为领导包案件。包案领导思路清晰,行动迅速,随即从市纪委借阅了案卷,对反映的疑难问题作了全面掌握分析,通过走访祝某,多次到纠纷林地现场查看,积极与管理区协调沟通,最终解决了反映多年的疑难问题,上访人和林地纠纷涉及的群众都很满意。

做群众知心人

罗山县纪委监察局在全县建立了县、乡(镇)、村(社区)、组四级信访网络领导小组180个,信访信息员700人,覆盖了全县19个乡镇,形成了一个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访信息网络。各乡(镇)成立了以纪委书记为组长的信访领导小组,明确监察室主任为信访信息员;各行政村(社区)成立了以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或村(居)委会主任任组长的村级信访组织,明确村(社区)监委会主任为信访信息员;村(居)民组也配备了信访信息员。信访信息员深入基层,和群众心贴心交朋友,了解群众需求,把群众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息县纪委监察局在建立信访信息网络的同时,以文明的接访态度、优良的工作作风,推进窗口建设,力求群众满意。他们对来访的群众做到“五个一”,即一句问候、一把椅子、一杯热茶、一份耐心、一个承诺,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取得群众的信任,使群众的心里话想说、能说,真正成为群众的知心人。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察局领导周一接访46次,确保了信访渠道的畅通,促使信访问题得到快速有效解决。

帮群众之所需

淮滨县纪委监察局干部职工在和群众交朋友时,注重收集信访信息,坚持强化源头治理,重点抓好信访矛盾“四个排查”。一是定期排查。以落实信访工作“五项机制”为抓手,坚持乡镇每半月排查一次,县纪委当月汇总、分析、通报、上报。二是滚动排查。对上月已经排查但尚未结案的信访事项继续列入下一轮排查表,实行滚动排查,直至息访结案。三是专项排查。针对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土地征用等易发多发问题的领域,缜密分析,科学预测,适时对“可能点”、“苗头性”进行专项排查。四是重点排查。对反映集中的新农村建设、教育收费、医疗收费等问题进行重点排查,同时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有效办法,一件一件抓好落实,筑牢信访工作第一道防线。今年上半年,该县共排查出矛盾纠纷26件,对排查出的5个重点信访问题、4个重点上访户,进行了梳理分析,登记建档,明确分包单位,做到工作有方案、化解有措施、解决有时限,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目前,已成功化解问题6起。

商城县纪委监察局在落实信访举报“五项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县、乡、村、组“四位一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工作网络的同时,结合该县开展的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实行“三号”公开制度,即县处级领导手机号、门牌号以及公务用车车牌号公开,开门接访,随时随地受理群众信访举报,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在试点建设的基础上,该县在19个乡镇、3个县管理处普遍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公,从而使基层干群关系融洽,县级信访量大大减少,全县90%的信访量消化在乡、村两级。今年上半年,该县纪检监察机关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11起,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通过对群众关注的一件件事情的办理,维护了群众利益。如今,全市纪检监察干部职工成了群众值得信赖的朋友,有事愿意找纪检监察干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