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胜
据新华社消息,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全国累计有28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约600多亿元。
人们不会忘记,2007年7月1日,家住市中心城区八一路步行街的张强一觉醒来,被眼前的场景吓得六神无主:床前的鞋子在水上漂浮摇摆;推开门,漂亮的步行街居然变成了一条水流湍急的小河……一串串数字,一个个镜头,不时考问着城管人:如何不再使这一场景再现?防汛抗洪工作准备得如何?怎么确保今年防汛万无一失?
2008年至今,市中心城区内河治理年年列入市政府的十大民生实事一,市政府投资近3亿元,改造桥涵48座,先后治理8条内河。同时,改造市区道路低洼及易涝区域排水系统,维修改造道路排水管网230多处。
让人欣慰的是,2010年11月,《信阳市中心城区排水管理实施办法》开始实施,明确了公共排水设施和自建设排水设施的建设、标准等,有效解决了排水设施质量要求不严,排水设施标准不高等问题,为防涝提供了法律保障。2010年起,市中心城区道路建设赋予了新内涵,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新开工的道路建设中,更加重视提升城市排涝功能,把原来雨污合流系统改造为雨污分流。按照绿色环保、节能减排要求,市区地下排水系统工程分为雨、污水排水系统,雨水排入浉河,生活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这解决了雨污混排造成污染问题,又解决了雨水排出不畅问题。
从2007年7月1日特大暴雨到2008年至今连续4年的内河治理,从市中心城区排水管理办法的实施到市中心城区道路建设被赋予的新内涵,每一个过程无不为之佐证,信阳这一经济欠发达城区,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弱,城市功能有待持续加强……在经济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只有提升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弥补经济上差距。“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涝思想,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要信其大、不可信其小,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防汛要全体参与,人人有责”。在今年的防汛会上,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胡亚才这番话语既语重心长又掷地有声。防患于未然,应该是城管人的特质。2012年,该局制订防汛工作方案时,最大特点是突出了责任的明确与落实。
针对6月29日我市突降强降雨,造成市中心城区局部内涝、交通拥堵等问题,该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当天即组织现场查看险情,翌日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7月1日,立即对能够整治的23处道路积水点实施改造,目前,已完成14处。总之,“城管人”也明白:防汛无小事,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