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莉

没有多少人会想到,河南信阳“茶王”刘文新在小的时候没有喝过茶,甚至都没有见过茶叶。17岁那年,茶才走进了他的生活,茶事业就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17岁那年,不愿意像父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过一辈子的刘文新突然意识到“应该为自己闯出一片天”,于是怀揣着父母凑的300元钱,走出了乡村,到城市寻找自己的人生。

来到信阳市,刘文新最早干的行当是提着篮子贩卖鸡蛋,每天去乡下收鸡蛋,然后到市里卖。

这个行当并不好做,不久后,他接触到了茶叶,于是他从一个“鸡蛋郎”变成一个“茶叶郎”,在路边摆起了小摊卖茶叶。只是,日子仍然艰苦。最苦的时候,冬天因为没有厚衣服和袜子,每天晚上回到住处,刘文新只能拿辣椒水反复地搓洗手脚,让冻疮不至于那么痒,他才能安然入睡。

这样的苦日子他过了3年。3年里,他攒下了属于自己的1万多元。看着那笔“巨款”,刘文新仿佛看到一个美好的未来。

这时,刘文新碰到一个机遇。“那时信阳市开了一个茶叶市场,茶贩们有机会在市场里开自己的茶叶店,就不用在路边摆摊了。”可是这样的好事没人敢尝试,“因为他们怕投资的钱打水漂。”

20岁刘文新算了一笔账:开个店面租金每月要500块钱,加上水电等其他费用,一个月要1000多块钱,而自己3年辛苦赚来的钱也仅够维持一年,如果开不好,那自己全部的积蓄就泡汤了。

不过瞅准了商机的刘文新咬了咬牙,还是下定了决心开店。“我看准的一是来店里的顾客消费水平高,二是店面的位置很好,人流量会很大。”

“没想到茶叶店生意很火。”他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

刘文新爱琢磨。在广州看到人家用塑料袋包茶叶,而自己所在的信阳还是用旧报纸包,他就把塑料袋引入到自己的茶店。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