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海燕)“人行道都被旁边的茶摊和停放的车辆占满了,我们附近的居民出来散步有时候就会走在车行道上,真是不大放心。”家住中心城区滨河北路附近的张文灿大爷抱怨道。
沿河大道是中心城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自2008年至今,市政府连续3年把内河治理工作作为惠及民生的“十件实事”之一,投入近亿元资金,综合整治了20多公里的城市内河,疏浚了阻水河段,拓宽了部分河道,整治了沿河环境。通过对浉河城区段的全面清淤、治理和两岸大规模的建设,如今,沿河大道已经成为中心城区广大市民观景赏月的好去处。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沿河大道人行道上却慢慢成了摆摊设点的“经营地”。7月24日16时许,记者从沿河大道南面的彩虹桥出发,经民桥,在向北经过沿河北路至关桥,整整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记者陆陆续续发现沿河大道人行道旁,零零散散摆着各式各样藤椅的个体摊点。有的是茶摊,有的是冷饮摊点。而最多的则是休闲的茶摊。这些摊点占据着属于群众的人行道。
炎炎夏日,白天饱受酷热煎熬的市民,在旁晚会来到河边,享受一份清凉,这是每个公民应该享受的权力。可是,一些商贩们却捷足先登,抢占“纳凉资源”,擅自在沿河人行道摆设躺椅,“圈地”搞经营。而每到五、六点的时候,就有一些人推着装有躺椅的简易板车,将躺椅顺着沿河大道的人行道一字排开,一会儿,沿河大道人行道上就摆满桌子和躺椅,让前来休闲娱乐的广大人民群众只好在沿河路车行道上散步纳凉。许多群众在散步时,只好将自己的自行车和摩托车置放在沿河道旁,由于自行车与摩托车摆放在沿河大道旁边,无形之中又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在滨河路,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市民。这位叫高建林的市民告诉记者,市委、市政府用了近20年的时间,终于把浉河治理好了。然而,就是这样好的休闲娱乐及观光赏景的地方,怎么能成为肆意摆摊设点的经营场所呢?所以,作为一个市民,我希望通过报纸、电视台呼吁: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一个河道管理办法,确确实实把群众应该享受的公共自然资源及公共设施,还给群众,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绝不能让改革开放成果成了一部分人赚钱“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