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俊马

在我的老家固始县,新婚的人家在结婚的当天去接新娘子时,每人手里都要拿几束喜花,一是衬托喜庆的氛围,再就是体现对女方的尊重。

我们那儿的喜花与别处的不同。全国许多地方新婚当天都有戴喜花的风俗,可大多数地方的喜花一般是用绒布做成的,有彩色的、红色的,有插在头上的,有戴在胸前的。还有个别地方把贴在家里器物上的用红纸剪成的“喜”字、花卉和吉祥鸟图形等也称为喜花。这些都与“花”大相径庭了。我们那儿的喜花真像“花”,不仅有花朵,还有花枝。花朵是用红纸剪成的,花枝是用竹子做成的,先把竹子劈成人字形,做成花枝,再在花枝上缠上绿色的彩纸,然后再在彩纸上粘上许多红色的“花瓣”,这样灿灿的喜花便做成了。当然,也有不在花枝上缠彩纸,直接在花枝上粘“花瓣”的。结婚当天,接亲的人手中拿着一把把的喜花,显得非常的隆重。

做喜花是有讲究的,就是做喜花的人是有选择的,要么是德高望重的老人,要么是孝顺贤惠、生有儿子的媳妇,做喜花不说“做”,也不说“扎”,只说“吹”,比如某某人家请某某去做喜花,只能说某某人家请某某去“吹喜花”,以示吉祥和庄重。

接亲的人到了新娘子家之后,要把喜花插在新娘子家的门楣上,或者摆放在新娘子家堂屋的条几上,表示来接新娘子了,让新娘子家人把新娘子送出来。新娘子家人接到喜花后,若没有什么说道就得将新娘子送出来,让接亲的人接走。接亲回来时,接亲的人还得将喜花拿回来一部分,以示接亲顺顺利利。

在接亲返回的路上,还有抢喜花的风俗,路人们见有接亲的路过,会上去从接亲的人手里抢走喜花,主要是增加喜庆的氛围。喜花被人抢走之后,新娘子要用喜糖或喜烟去赎,再把喜花“请”回来,路人可以乘机出一些难题,让新娘子去解。当然这些难题也是约定俗成的,一般情况下难不住新娘子,只要新娘子能够放得开,敢于答对,比如路人说“天上一个鹅,地下一个窝,鹅下鹅蛋鹅抱鹅”,然后路人问新娘子:“你说以后你抱不抱窝(‘生娃’之意)?”实际上,这是闹新娘的另一种形式。

新娘子接到新郎家后,喜花就可以分发给孩童们了。孩童们举着喜花四处跑,无意中扩大了喜庆的范围,浓厚了喜庆的气氛。

随着时代的发展,接亲的用具在不断地改变。现在,接亲大都用上了车子,尽管如此,喜花还是有的,如果在我的老家看到一辆车子的机盖上、车顶上、后备箱盖上用彩带固定有许多喜花,不用问,这辆车肯定是婚车,是要去接新娘的。这种方式总比挂一些气球要美丽得多,喜庆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