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流转承包耕地100亩、500亩、10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分别达到1649户、259户和108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壮大了一批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粮食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4880家,其中从事粮食生产的种植专业合作社达1277家,流入土地112.7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提高了粮食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力地带动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粮食生产的规模化,促进了粮食产量的逐步提高。

广覆盖的科技入户活动

在每年夏粮生产的关键季节,我市各级农业部门及时组织召开农业工作会议、播种现场会、田间管理会议,制定生产方案和管理技术意见等,指导服务农业生产。特别是近年来,农业部门组织开展了“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我市共选派770名科技人员,分包全市3327个行政村,转变了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实现了技术力量下沉,促进了各种农业实用技术的有效推广。在服务今年夏粮生产的“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中,共培训县乡两级科技人员19批、954人次,培训农民30.66万人次,市县乡三级科技人员入户指导16977次,直接指导农户80071户,发放技术明白纸48.492万张。通过发挥科技专家的优势,确保了各项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实现了夏粮连年丰产丰收。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我市认真组织开展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大力推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等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了粮食生产的坚实基础。特别是今年以来,按照河南省实施的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结合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建设要求,我市规划了630万亩高标准永久性粮田。各级政府和有关涉农部门积极整合项目,加大投入,加强了一批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高标准粮田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强化标准化农田建设,推广保护性耕作,加强农田地力建设等,有力促进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