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雪峰)因某棚户区改造项目长达6年未能建设的影响而长期住在棚户区的一百多户群众,终于得到妥善安置。近日,他们将上书“秉公处置心系百姓,勤政廉政创建和谐”几个大字的锦旗赠送给市闲置土地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感谢。

近段时间给市闲置土地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送锦旗和感谢信的可不只是这一百多户群众。随着我市治理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工作的不断深入,违规用地问题被及时纠正和处置,被搬迁群众得到妥善安置,群众对此拍手称快。

囤地圈地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这一顽疾,短时间内在我市得到有效遏制,得益于市闲置土地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出“一地三法”及“六道程序”处置闲置土地的方法。

“一地三法”即“一地一查”、“一地一案”、“一地一议”工作法。“一地一查”,即对往年累积和新增闲置土地宗数、面积、闲置原因等进行“地毯式”的调查摸底工作,采取现场查看、实地测量、现场拍照等,查清每宗闲置土地的真实情况。“一地一案”,即对每宗闲置土地逐宗建立档案,采取案件管理办法,将出让合同、土地证、规划、建设、人防等相关手续一并建档调阅,认真查清手续办理、工作程序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通过查办案件推动专项治理工作,将案件查办成果向长效机制转化,最终建立一套健全的体制机制。“一地一议”,即对每宗闲置土地写出情况说明,分析闲置原因,分别研究对策,分类处置问题。通过与县区政府、与相关部门、与用地单位等多方见面会商,充分交流意见,当面把问题讲清楚,当面进行认定,当面签字盖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建议,再经市专项治理领导小组集体决策后,由县区政府负责落实。

“六道程序”:第一步,由辖区政府对照卫星遥感数据全面核查闲置土地宗数、面积及闲置原因。第二步,由市专项治理办公室对照上报数据实地踏勘,一一进行核实,确认无漏报、错报、瞒报。第三步,由专项治理办公室会同辖区政府、国土、规划、建设、发改等相关部门与企业、用地单位及相关群众座谈、确认,问题澄清后,企业负责人及辖区政府分管领导现场签字。第四步,由市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副组长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专题听取汇报,研究分析问题,提出初步处置建议。第五步,由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领导小组全体会议,辖区行政一把手及分管领导参加会议,会议充分发扬民主、集体讨论、达成共识,处置意见符合政策、结合实际,尊重历史、依法依规、合理公正。第六步,由专项治理办公室将领导小组会议形成的意见决议以正式文件下发到各辖区政府及市直相关单位贯彻落实。

“一地三法”及“六道程序”处置闲置土地工作方法的成功实践,使我市闲置土地专项治理工作每进展一步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扎扎实实,不走过场。对闲置一年以上的土地,经过认定属于企业自身原因的,要按照闲置土地处置意见及法律规定,该收取闲置费的要收缴闲置费,该依法收回的要坚决依法收回,并将收回的闲置土地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用地,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有效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提高了全市国土资源管理水平。这一工作方法因其科学性得到省闲置土地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的肯定并总结为“信阳模式”在全省推广。

截至目前,全市运用“一地三法”及“六道程序”处置闲置土地方法,共清理闲置土地213宗802公顷,违规用地44宗171公顷,已处置闲置土地174宗,面积718公顷。其中收回土地31宗,面积91公顷;重新约定开工39宗,面积175公顷;批准延期开工104宗,面积452公顷。闲置土地处置率为89%,追缴出让金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