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孟 磊 特约记者 章演平)近日,担负国家级交通应急抢险任务的驻信某工兵团抗洪救灾演练正酣。在浉河水面上,一艘艘冲锋舟劈波斩浪,编队行驶、打捞救护、穿越水中障碍和转移物资等课目轮番上演。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6-10月份,淮河流域雨水偏多,防汛任务十分繁重。该工兵团坚持把抗洪抢险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于防大汛、救大灾,扎实开展有针对性的抗洪抢险训练,不断提高官兵专业抗洪技能,定期采取由分到合、由下而上的方式进行抗洪演练,突出夜间、雨天、高温等复杂天气下的训练,组织人员到防区内实地勘察地形,不断修订完善抢险救灾行动方案。
走进训练场,记者被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救灾”场景所吸引。仅用了20分钟,官兵就扛了500包沙土,将8米长的“渗水处”牢牢加固;不到30分钟,官兵们就在堤坝“决口处”搭建起6米长的钢木组合坝;先进的山地挖掘机、重型机械化桥车、50米徒步吊桥、自动电锤等非战装备的应用,有力提升了应急抢险救援的能力……正在现场指导官兵训练的于子刚政委告诉记者:“作为国家级抢险救灾专业应急力量,我们按照迅速反应、快速到位、高效救援的要求,突出针对性强化训练。训练中,注重白天救援与晚上救援相结合,一般性训练与应急性救援相结合,水上搜救与陆地抢险相结合,近地救援与远程抢修相结合,有效提高了部队应急机动抢险能力。目前,部队已完成了固堤排险、水上搜救、潜水堵漏、抵御风浪、抢筑子堤、爆破行洪、转移灾民等17项抗洪抢险课目的综合演练任务。”
据悉,2009年8月,该工兵团被国务院、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国交通应急抢险专业力量。这次团里还专门拿出特项经费,对各类抢险救灾的装备器材进行了保养、维修和补充,落实了油料、给养、医疗、特种器材零配件等物资准备,确保一声令下,能随时应急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