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泉

“组织对我的处理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恳请各位领导在今后的工作中监督我……”3名受到处理的干部在近千名党员干部面前深刻反省。这是近日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作风建设和优化环境大会上的一幕。在这个令与会者神经紧绷、感觉“坐不住”的大会上,不仅播放了该区为加强作风建设和优化环境暗访时拍摄的专题片,还对因违反“十个严禁”而受处分的17名工作人员进行通报批评。(据7月11日《检察日报》)

党政机关干部中存在的“庸懒散软”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破坏经济发展环境。如果说把腐败比作“硬伤”的话,庸官懒政则是“软伤”、“暗伤”,时刻侵害群众利益,隐性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最终激化党群干群矛盾。

我市自6月份集中开展治理党政机关干部庸懒散软等“上班病”活动以来,干部作风明显转变,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干部素质明显提高。但是,在一些地区和部门,整治“庸懒散软”如同一阵风,吹过就完事,“雷声大雨点小”。或许,在很多人的眼中,岳麓区这样的做法确实有些“极端”:不仅让一些干部因为自身存在的“庸懒散软”行为受到处罚,在大会上被通报批评,更让3名干部在近千人的大会上深刻反省。但不动真格又会怎样?相信大家都会想到结果。

受到处理甚至是通报,肯定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一些干部就是抱着侥幸心理,以为自己不会有什么事。事实上,一些地方也的确如此。整治“庸懒散软”等“上班病”活动一旦开展,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有打招呼的,有拉关系的,种种原因,迫使整治工作不能落到实处。严肃的制度规定不能落实,就等于废纸一张,处理也就成了“打白条”,没有任何意义。到头来,集中整治还会让人得出错误的信号,认为自己无论怎样作为,都不会受到任何处理。长此以往,党风政风必将被破坏,失掉的是民心,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威信。

因此,整治“庸懒散软”,建设一支“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实现党风、政风、民风的根本好转,就要动真格,来实的,不“打白条”。对“庸懒散软”者,不留情面、不留余地、不留死角。问责要严厉,严格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不能演“你打我护”、“你捉我放”的闹剧;不能标准不一致,“只打苍蝇不打老虎”、“专挑软柿子捏”;不能隔靴搔痒,以批评代处罚、以道歉代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