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吴杰华 刘 永)针对当前基层党建工作考核中普遍存在的“项目粗、过程急、效果虚”的问题,淮滨县积极探索,从去年年初开始,通过采取精心部署、持续推进、变被动考核为主动引导等措施,如今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常态化,不断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考核的科学化水平,增强了基层党建工作考核结果的实效性。

变“一刀切”为“标尺量”,提高考核项目科学性。该县一是根据不同行业的性质和特点,把党建工作划分为3个类别(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党建),实行考核标准“量身定做”;二是细化项目,把党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4项内容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精心制定18项考核项目36条硬性要求,实现考评细则“精雕细刻”;三是注重引导,年初向各乡镇、企事业单位分类下发考评方案,提前部署工作任务,明确考核方向,变被动考核为主动引导,使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心中有数”。

变“期末考”为“月月评”,实现考核工作经常化。该县一是实行日常考评,对考核项目动态跟踪,特别对基层组织建设年中的7项重点任务实行重点督导,进展情况每月通报一次;二是实行半年初评,要求全县乡镇党委结合全年工作目标,对辖区内各基层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情况半年进行一次初评,并将初评结果分别形成报告上报,为下一步工作部署提供决策依据;三是年终成立基层党建工作考评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查看、走访座谈和进行党员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对各级党组织全年党建工作进行综合考评。

变“软指标”为“硬杠杆”,增强考核结果实效性。该县根据考核细则,按工作成绩优劣,在各党支部中评选出好、中、差三个等次,对考核成绩突出的10名“十佳村党组织书记”,进行隆重表彰和大张旗鼓的宣传,并给每个村集体发放5万元奖金;对组织瘫痪、工作不力的后进村党组织重点整顿,该调整的调整,该免职的免职,党组织书记人选本村有合适人选的在本村选,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在乡镇工作人员或其他村优秀党员中选;县委还从县直各单位选派22名优秀党员干部驻村帮扶。通过表彰先进,警示帮扶后进,该县激发了各基层党支部的工作热情,改善了工作作风,各基层党支部工作效率不断提升。